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適切     
瀏覽人次:1890 收藏人次:249151
適當、剴切。如:「言談適切」。
課程適切     
瀏覽人次:2205 收藏人次:0
  課程適切性是指課程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實用價值而言,或稱之為功用。同時,適切性亦指課程內容與時間、空間或社會變遷所產生的一致性。課程內含人類的知識和文化,是產自社會,最後總要導入社會,為社會所用。課程適切性因此常用來做為選擇內容的一種規準。
  學科課程往往被認為與社會現實脫節。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因而呼籲學校課程要符合社會需求。學校不僅要修改舊課程,並且要針對學生所重視的主題,如環保、防毒、都市問題等,發展新的課程。學校也應該提供選修課程、迷你課程等,讓學生有更多修習自由與選舉。此外,學校應該增設工讀計畫、終身教育學程、校外課程等,而使課程突破學校圍牆,擴展到校外。
  ...
適切於發展的教育法     
瀏覽人次:23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全國幼兒教育學會3 學者論述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在兒童前期教育中有一個日益重要的概念,這就是所謂適切於發展的教育法。就是說,教學應以學生的個人特徵和需求為基礎,而非以他們的年齡為基礎。適切於5到8歲兒童之發展的教育法是怎樣的呢? 全國幼兒教育學會全國幼兒教育學會曾有如下的說明:  每個兒童都應視為獨特個體,有他自己的方式和成長速度,所以課程和教育必須反映出兒童在能力和興趣方面的個別差異。兒童在能力和發展的水平上是不同的,他們...
    
瀏覽人次:21845 收藏人次:1845711
用刀往下將物割成幾部分。如:「切菜」、「切水果」。
數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如:「切點」、「切線」、「兩圓相切」。
向批發商批購貨物。如:「切貨」。
轉換、從中插入。如:「將現場的畫面切進來。」
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如:「空手切入」、「單刀切入」。
網球、桌球等以球拍面往上的角度將球擊出,使球向後旋轉。如:「切球」。
由旁側進入主線。如:「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來看問題。」
緊密、符合。如:「切身」、「密切」、「貼切」、「不切實際」。
緊急、急迫。如:「急切」、「返鄉心切」、「杜鵑聲切」。
一定、千萬。如:「切記」、「切忌」、「切不可草率行事!」
把脈。如:「切脈」、「望、聞、問、切是中醫的診療方法。」
一切:所有的。如:「家中一切事情,都不勞他費心。」
反切:古漢語的標音方式。用兩字以求一字之音,取上字的聲母與下字的韻母合成一音。如「東」字,德紅切。
    
瀏覽人次:20627 收藏人次:3642281
恰好、相合。如:「適合」、「適切」、「適當」。
    
瀏覽人次:42475 收藏人次:2917737
穩當、適切。如:「妥帖」。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32838 收藏人次:1255711
近義:一無所長,才疏學淺,胸無點墨,庸庸碌碌反義:多才多藝,真才實學,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辨似: 「不學無術」及「胸無點墨」都有沒有學問的意思。 「不學無術」側重於未經學習而沒有能力本領;「胸無點墨」則側重於學養程度低,無法做適切的表達。 不學無術 胸無點墨 辨似例句 ○ ㄨ 新任的總經理為人很和氣,但就是~,對公司的問題根本不了解。 ㄨ ○ 他明明是~,卻硬要附會風雅,才會寫出這種不知所云的詩來。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31866 收藏人次:1485033
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語本《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
學富五車     
瀏覽人次:26850 收藏人次:1376490
惠施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主張任何事物都要循名責實,是名家的代表。名家事事計較邏輯的態度和主張超脫逍遙的莊子有頗大的出入,所以莊子常藉惠施來作反面的例子。莊子說惠施讀過的書雖可以裝五輛車之多,學問淵博,知識豐富。但也弄得思想龐雜,說的道理並不適切。後來,「學富五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書讀很多,學識廣博。古人以簡牘寫書,能裝滿五輛車,數量確實不少,但這裡的五車未必實指,只是用來喻指書的數量很多的意思。
效標關聯效度     
瀏覽人次:25869 收藏人次:218931
:一個良好的效標資料,應該具備可靠與穩定的特徵,如此,測驗所得到的資料才可以對效標作可靠的預測。3.適切性:效標是否具適切性,不容易客觀評估,通常交由經驗學者專家做評斷。4.實用性:在選擇測驗效標時,經常遭遇到取得效標時間、來源、費用等問題。 種類1.同時效度:是指某測驗分數與同一時間的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2.預測效度:是指測驗分數與未來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它旨在根據目前的測驗,預測受測者未來在效標的表現。通常用於人事甄選與分類測驗。同時效度與預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