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4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麵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麵粉和水揉成的塊狀物。《紅樓夢》第六八回:「把個尤氏揉搓成了一個麵團兒,衣服上全是眼淚鼻涕,並無別語,只罵賈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麵粉:麥子所磨成的粉末,是麵製品的素材。如:「高筋麵粉」。
麵粉所製成的條狀麵製品。如:「油麵」、「湯麵」、「陽春麵」、「牛肉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圓球形物體。如:「粉團」、「紙團」、「蒲團」、「麵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麵團或糖塊變軟。如:「這塊糖餳了,不好吃。」、「這塊麵團有點餳。」
捏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捏麵人又稱「糯米尪仔」,是一種用彩色麵團做成玩偶的民俗工藝。 起源與發展捏麵人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從新疆出土的麵製人俑與小豬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看來,推測捏麵人技藝的起源相當早,在三國時代與唐宋也有類似記載。(註1)一開始臺灣並無「捏麵人」這個說法,而且也只是大家冬日搓湯圓的娛樂,搓完湯圓後,大人們通常會故意留下一些「粿碎」(臺語),利用事先買好的少許染料將粿碎染色,搓成十二生肖動物,因此又稱為「雞母狗仔」。玩膩之後將這些麵團投入熱水或烤火,即可當作...
適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度合適恰當。如:「麵團必須揉捏適度,方可做出滑嫩帶勁的饅頭。」
江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麵團捏成的麵人。相傳三國時諸葛亮率兵平定南蠻,回朝途中,經過瀘江,江面忽然波濤洶湧,孔明於是命人以米麵塑成人形祭拜,眾人才得以平安通行,後人便稱為「江米人」。也稱為「捏麵人」。
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已發酵的麵團中留下一團,作為下次發麵的引子,稱為「起子」。
太陽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白米麵加糖製成,其上捏印有小雞形狀的一種糕點。舊時用來祭祀太陽星君,因此稱為「太陽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太陽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