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佛像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fó xi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ó xiàng
解釋:
1.佛陀的造像。《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2.泛指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鑄、繪畫、刺繡。《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長安行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佛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t-siōng
又音: pu̍t-si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泛指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鎔鑄、繪畫、刺繡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佛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佛仔佛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