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危城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wéi ché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chéng
解釋:
  1. 將被攻破而岌岌可危的城池。
    【例】唐玄宗時安祿山叛亂,張巡與許遠死守危城,至死不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危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chéng
解釋:
1.將被攻破而岌岌可危的城池。《荀子.議兵》:「使之持危城則必畔,遇敵處戰則必北。」《文選.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
2.高峻的城。如:「在廣大無垠的沙漠中,只有一座古代殘缺的危城孤零零的矗立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危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