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搗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ㄍㄨㄣˋㄏㄨㄛˋㄍㄨㄣˋㄓㄨㄤˋㄨˋ˙ㄉㄜㄧˋㄉㄨㄢㄓㄨㄤˋㄐㄧˊㄖㄨˊ:「ㄉㄠˇㄧㄠˋ」、「ㄉㄠˇㄇㄧˇ」、「ㄉㄠˇㄙㄨㄢˋ」、「ㄉㄠˇㄙㄨㄟˋ」。
  2. ㄍㄨㄥㄐㄧˊㄍㄨㄥㄉㄚˇㄖㄨˊ:「ㄓˊㄉㄠˇㄏㄨㄤˊㄌㄨㄥˊ」。
  3. ㄖㄠˇㄌㄨㄢˋㄐㄧㄠˇㄌㄨㄢˋㄖㄨˊ:「ㄉㄠˇㄌㄨㄢˋ」、「ㄉㄠˇㄍㄨㄟˇ」、「ㄉㄠˇㄉ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o
解釋:
  1. 用棍、杵等器物的一端撞擊。
    【例】搗藥、搗米 ◎
  2. 攻擊、攻打。
    【例】直搗黃龍
  3. 擾亂、攪亂。
    【例】搗亂、搗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o
解釋:
[動]
1.撞擊。如:「搗米」、「搗藥」、「叩頭如搗蒜」。
2.捶打。如:「搗衣」。
3.攻擊、攻打。如:「直搗敵人的巢穴」。
4.擾亂、攪亂。如:「搗亂」、「搗鬼」、「搗麻煩」。
5.損毀、破壞。《西遊記》第二五回:「我把你這猢猴!怎麼弄手段搗了我的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