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肉粽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ròu z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zòng
解釋:
  1. 用葉片裹糯米和肉等佐料而蒸煮製成的食品。
    【例】每近端午,母親總會包些肉粽過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肉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zòng
解釋:
用葉片裹糯米和肉等佐料而蒸煮製成的食品。如:「每近端午,母親總會包些肉粽過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肉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ah-tsàng
解釋:
  1. [名詞 ] 用竹葉或月桃葉等包裹糯米、肉、香菇等食料,然後蒸煮製成的食品,是端午節的節慶食品。
    例如: 五日節家家戶戶攏食肉粽。
    Gōo-ji̍t-tseh ke-ke-hōo-hōo lóng tsia̍h bah-tsàng.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肉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肉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肉粽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