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淳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ㄟˋㄉㄠˋㄋㄨㄥˊㄏㄡˋㄖㄨˊ:「ㄨㄣㄔㄨㄣˊ」、「ㄑㄧㄥㄔㄨㄣˊ」。
  2. ㄉㄨˇㄏㄡˋㄆㄨˊㄕˊㄖㄨˊ:「ㄔㄨㄣˊㄏㄡˋ」、「ㄔㄨㄣˊㄈㄥ」、「ㄔㄨㄣˊㄆ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ún
解釋:
  1. 味道濃厚。
    【例】溫淳、清淳
  2. 篤厚、樸實。
    【例】淳厚、淳風、淳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ún
解釋:
[形]
1.濃厚。《紅樓夢》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
2.篤厚、樸實的。如:「民風淳樸」。唐.白居易〈朱陳村〉詩:「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名]
質樸。《淮南子.齊俗》:「衰世之俗,……澆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樸。」《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澆淳散樸,並行偽貌。」
[動]
相配對。《左傳.襄公十一年》:「廣車、軘車,淳十五乘,甲兵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