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糴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買入穀物。與糶相對。
    【例】那個地方正在鬧饑荒,他決定糴米前往救濟災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買入穀物。與「糶」相對。元.陳泰〈集民謠〉二首之一:「縣官催租吏胥急,糴粟輸官莫論直。」
[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糴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買進穀物、米糧。
反義詞:
音讀: t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