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琵嘴鷸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琵嘴鷸
英文名: Calidris pygmea
描述:
小型鷸。繁殖季背面黑褐色,有黑色斑點,紅褐色羽緣。頰、胸棕紅色,胸具黑色斑點,其餘腹面白色。非繁殖季背灰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和淡色羽緣,額、眉斑和腹面白色,褐色過眼線,胸側有黃褐色縱紋。飛翔時翼上白帶明顯。幼鳥似成鳥繁殖羽,但無棕紅色。喙黑色,喙基平扁,尖端呈鏟形。跗蹠及趾黑色。
分布:
繁殖於俄國東北海岸地帶,於南亞及中南半島度冬,遷移時會過境台灣。遷移時沿著太平洋西岸,從俄國經日本、北韓、南韓、中國、香港及台灣向南遷移到度冬地的南亞及東南亞,本種在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半島及新加坡皆有紀錄,但只有少數地點為穩定的度冬區。台灣在遷移季零星出現於海岸濕地。曾於台北挖子尾、關渡,台東利嘉溪口,台南七股,宜蘭下埔、竹安、利澤簡、塭底、蘭陽溪口,花蓮花蓮溪口,桃園大園,新竹港南,嘉義東石,彰化伸港、漢寶,以及離島金門浯江溪口等地被觀察到。
作者: 方偉宏, 林宏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