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衲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和尚。
    【例】衲僧
  2. 僧衣。
    【例】衲衣
  3. 縫補、縫織。
    【例】衲被、百衲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僧、和尚。唐.戴叔倫〈題橫山寺〉詩:「老衲供茶碗,斜陽送客舟。」
2.僧衣。唐.戴叔倫〈寄贈翠巖奉上人〉詩:「挂衲雲林淨,翻經石榻涼。」《紅樓夢.第二五》:「破衲芒鞋無住跡,腌臢更有滿頭瘡。」
[動]
縫補、縫織。宋.劉克莊〈同孫季蕃遊淨居諸庵〉詩:「戒衣皆自衲,因講始停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