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館藏穩定狀態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館藏穩定狀態理論是一種有關圖書館藏書採集規模的理論,又稱藏書零增長理論。最早於1960年代由一些圖書館學家和建築學家提出。1974年美國圖書館學家戈爾(Daniel Gore)在「向亞歷山大告別」一文中進一步提出高功能、零增長的概念。1976年,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發表阿特金森(Atkinson)的報告,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主張圖書館藏書規模的穩定狀態。該理論的主要論點是:大型圖書館不要無限制地發展藏書數量,應當在藏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控制其增長,在一個相對時限內,圖書館入藏新書的數量與剔除舊書的數量大體相當,使藏書的實際增長率近於零,從而保持藏書數量的穩定。英國政府接受這一理論,並用撥款方式控制,但英國一些老大學反對這一決定,認為是慢性自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館藏穩定狀態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