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虎斑鞭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長僅為魚體全長的三分之一。頜部較短且圓鈍。鰓孔前上方的鰓位側線孔1個。齒細長而尖,頜齒兩列;鋤骨齒單列。脊椎骨數116。身體底色為橙黃色;周身遍佈許多具有黃色邊緣的黑褐色斑塊;吻和頜部具有黑色小斑點。前、後鼻管長度相近,呈白色。部份大型個體後鼻管膨大如囊狀。以前所記載之虎斑鰭尾(Uropterygius tigrinus )為本種之異名。
黴身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eurostus (Abbott, 1861)
上、下頜略呈鉤狀。牙齒皆為尖牙狀,牙略彎勾;頜齒2~3列,頜間齒3列,鋤骨齒單列,下頜前側頜齒雙列。體色暗紫褐色;魚體表有許多黃白色斑點,愈靠近頭部黃白斑點愈稠密,尾部的黃白斑點分布較疏。軀幹有3~4列頭尾方向規則排列的較大紫黑圓斑;口內的斑點形式和體表類似。眼虹彩橘黃色。尾部末端略呈白色。中小型的類,體長可達61公分。
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在台灣見於小琉球、墾丁、成功、南方澳、澳底、澎湖等附近海域。
普遍棲息於珊瑚礁平台和斜坡孔穴,深度1~15公尺。喜歡捕食魚類。體腔中、皮膚下層及腸繫膜上經常可發現有多量線蟲寄生。成熟卵巢呈黃色。
可供食用或飼養玩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黃邊鰭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flavimarginatus (Rüppell, 1830)
尖牙;頜齒單列;部分個體在上頜口內眼窩部內側或下頜前端內側尚有1~2個尖牙;鋤骨齒單列。魚體底色為黃褐色,體表密布暗褐色圓形小斑點;垂直鰭條具有鮮明黃綠色邊緣,死後則此黃綠色容易消褪,福馬林保存液中標本的鰭緣為淺白色。鰓孔為黑色。眼睛虹彩為黃褐色。小至大型的類;體長可達120公分 。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淺海域:如印度洋的南非、紅海、阿曼、馬爾地夫;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澳洲大堡礁;至中部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薩摩亞、夏威夷等海域。在臺灣見於南部潮間帶海域,亦見於基隆、澳底、南方澳、成功、綠島、蘭嶼、貓鼻頭、萬里桐、小琉球、澎湖等地。
小型個體常出現於珊瑚岩礁潮間帶的潮池中,顏色較深,黑褐體色。較大型個體棲息在淺海域之珊瑚頭或岩礁洞穴中。居穴附近常可見到清潔性魚類的出沒。在海中能夠被馴養,能自行游出隱蔽處攝取人們手中的餌食。
文獻曾記載本種的魚體組織可能具有毒性,但在台灣亦不乏食用者,似乎沒有聽過有中毒的案例。可作為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密點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thyrsoideus (Richardson, 1844)
魚體較為延長;吻部較鈍。牙齒為圓錐狀;上頜齒、鋤骨齒和下頜齒前側為2列。底色為黃褐色,周身密佈暗褐色的小點;頭前半部無斑點且較身體部位顏色為深。眼虹彩為純白色,瞳孔的直徑相對地較其他種類為小;鰓孔的顏色較深。部分福馬林液保存的標本,體表會包覆一層綠色的物質。中、小型的類;體長可達70公分。
分布於西太平洋的印尼、菲律賓、日本、澳州東北及東南部;中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薩摩亞。在台灣多見於基隆、澳底、蘇澳、成功、蘭嶼、貓鼻頭和澎湖等海域。
棲息於潮間帶及亞潮帶的珊瑚、岩礁隙縫中;經常將挺起的身體前半部露出洞穴外。活動敏捷,當外出獵食;喜歡捕食甲殼類或魚類。
被釣獲食用。可飼養、供玩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臺灣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中等體型的鰻。肛門位於魚體中間點之後,具有短的上下頜,圓鈍的牙齒,鋤骨齒2列。魚體褐色且具有灰白色的網狀細紋,新鮮時皮膚表面覆蓋了一層黃黏膜。前鼻管的前端及後鼻孔的邊緣顏色較黑暗,眼睛的虹彩呈橘色,平均脊椎骨組成形式為5-55-119。Holotype: ASIZP0062978, male, 567 mm TL, off shore of Sanshengtai (23.130°N, 121.414°E), Chengkung, Taitung, longline, Wung-Jyh Yang, 19 Aug. 2003.
豹紋勾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nchelycore pardali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7)
前鼻管細而長;後鼻管質地較柔軟、豎立,較前鼻管更大更長,有些個體的後鼻管上甚至出現分叉。吻部尖長,上、下頜末端向口內側彎曲,許多大的尖牙外露。鮮活時,魚體為朱褐色,周身遍布許多白色且具褐邊的圓斑,魚體腹側的斑點相連成較大且不規則的白色斑紋;體側另有許多深、淺褐色交錯的斑紋;眼睛的外膜略呈藍色。體長可達90公分,但一般常見的體長小於70公分。
西印度洋,阿曼;西太平洋,日本南方海域和夏威夷。在台灣見於基隆、南方澳、貓鼻頭、小琉球、澎湖等地海域。
棲息於珊瑚岩礁沿岸地區。性情凶猛,好食魚類。遇上潛水人員時經常張開大嘴威嚇入侵者。豹紋勾吻從礁穴中露出色彩斑紋豔麗的頭部,加上其獨特的長後鼻管特徵,看起來很像傳說中的龍,因此也被俗稱為雞角仔鰻或龍鰻。
本種外形奇特漂亮,適合當觀賞魚用。在少數生猛海鮮店中可被發現。但因目前數量日趨減少,所以請審慎採捕,減少利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黑斑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favagineus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尖牙;上、下頜齒單列,頜間齒單列,鋤骨齒在大型個體上由前向後由單列逐漸變為雙列。本種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體表具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的直徑隨著魚體成長並不顯著地增大,而是斑點數量增加;頭部斑點密度較高,且常形成類似蜂巢狀的斑紋。斑點數量和斑點間隔有相當大的變異。中型至大型的類,體長可達180公分左右,為印度太平洋體型第二大的裸胸類。
廣泛分布於西印度洋至中西太平洋之間的溫暖海域:如南非、紅海、阿曼、馬爾地夫、印尼、日本、菲律賓、澳洲大堡礁等地。在臺灣廣泛見於各地珊瑚、岩礁分布的海域。數量多,為臺灣供食用且產量最大的醇類。
棲居於淺海珊瑚、岩礁的洞穴及隙縫中。以魚類為主食。黑斑裸胸的斑點間隔因受地點、體型及族群等因素影響而有很大的變異。大型個體棲穴附近經常可見清潔性動物(如魚醫生、清潔蝦等)與其共生,為大進行清潔性服務,清除體表或口腔中的寄生蟲(如魚蝨、橈腳類等)。
多被販售至海鮮店,或供愛好者食用。大型個體在水族館中展示,頗能吸引遊客們的注意。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大斑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圓;上、下頜略呈鉤狀。尖牙;上、下頜齒單列,頜間齒單列,鋤骨齒在大型個體上由前向後由單列逐漸變為雙列。脊椎骨數139-143。本種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色;體表具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的直徑隨著魚體成長並不顯著地增大,而是斑點數量增加;頭部斑點密度較高,且常形成類似蜂巢狀的斑紋。斑點數量和斑點間隔有相當大的變異。
星帶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魚體較細長;吻部短且呈白色;圓錐至臼狀齒,隨年紀增加而牙齒變鈍。前、後鼻管及眼虹彩均為鮮黃色;體色斑紋多有變異,但底色通常為白或黃色;體側有兩列約23~27個黑色的星狀斑。記錄中本種體長可達70公分。但一般常見者為20~50公分。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非洲東岸及紅海等地海域,為本區域最常見的類。在台灣見於澳底、萊萊、南方澳、成功、綠島、蘭嶼、貓鼻頭、恆春、小琉球、澎湖等海域。
幼魚喜歡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潮池中;成魚則遷徙到亞潮帶的水層。性情凶猛,領域性強。星帶蝮白天的活動性較強,偶而會離開棲居的礁穴,外出游動。捕食甲殼類及魚類。
多作為海水觀賞、玩賞用魚。由於體型不大,較少作為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裸鋤裸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nudivomer (Playfair and Günther, 1866)
上、下頜粗短,下頜向前突出;頭胸部腹側的肌肉和皮膚特別鬆軟容易展開。齒緣略呈鋸齒狀;頜齒單列,上頜前6對牙齒較大;鋤骨齒單列,只有3顆;大型個體的鋤骨裸露無齒。體色相當鮮豔,魚體靠近頭部的部位為黃色,越近尾部末端則顏色加深,逐漸變成深褐色。體表有許多圓形或不規則形且具有深色邊緣的白色斑點;越靠近頭部,則這些白斑點愈小愈密。鰓孔深黑色;口內的皮膚為單純的鮮黃色。中至大型的類;體長最大可達100公分。
於西印度洋的南非、紅海、阿曼,西太平洋的日本、澳洲,至中部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和夏威夷等海域。在台灣見於南方澳、成功和澎湖等地海域。
通常棲息於30公尺以深的海底,時而張開其寬闊的大口展示一種嚇人的外貌。皮膚的黏液具有毒性,其體表會分泌數種類似海百合毒素和血球凝集素等毒性物質,散發出一股奇特的臭味。遇危急狀態時,體表會大量分泌毒性黏液,甚至能使其他魚類僵直且窒息死亡。
曾見於漁市,販售供食用,外形奇特,顏色鮮艷,可供飼養展示。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