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垂絲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chuí s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í sī
解釋:
1.下垂的絲狀枝條。多指柳條。唐.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垂絲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
2.流蘇一類的飾物。宋.秦醇《譚意哥傳》:「陡帳垂絲,清風射牖,疏簾透月,銀鴨噴香。」
3.白髮下垂。唐.白居易〈白鷺〉詩:「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垂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