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ㄏㄨㄤˇㄏㄨㄐㄧㄥㄕㄣˊㄅㄨˋㄐㄧˊㄓㄨㄥㄧˋㄕˋㄅㄨˋㄑㄧㄥ˙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ㄗㄨㄛˊㄨㄢˇㄠˊㄧㄝˋㄉㄨˊㄕㄨㄙㄨㄛˇㄧˇㄐㄧㄣㄊㄧㄢ˙ㄉㄜㄐㄧㄥㄕㄣˊㄧㄡˇㄉㄧㄢˇㄏㄨㄤˇㄏ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恍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恍惚」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

「恍惚」:

1. 隱約模糊,不可辨認。亦作「恍忽」、「惚恍」。《韓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學,天下之或術也。」《文選.卷十.賦.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唐.李善.注:「寥廓惚恍,未分之貌也。」

2. 神志模糊不清。《紅樓夢》第五回:「那寶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臥。」《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門拜節,在家哽哽咽咽,不時哭泣,精神顛倒,恍惚不寧。」

㈡ㄋㄠˇ

《龍龕手鑑.心部》:「惚俗,惱正。煩惱也,有所恨也。」

⇒@A01394

注音: ㈠ㄏㄨ ㈡ㄋ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惚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