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ㄥㄋㄧㄥˊㄇㄧㄢˋㄇㄠˋㄒㄩㄥㄜˋㄎㄜˇㄆㄚ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ㄇㄧㄢˋㄇㄨˋㄓㄥㄋ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g
解釋:
  1. →猙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g
解釋:
參見「猙獰」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猙獰」:

1. 凶惡貌。《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猙獰神鬼之像。」《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叫家丁妝了一班牛頭馬面,魔王夜叉,極猙獰的怪物。」

2. 凶猛貌。明.李東陽〈題畫鷹送羅緝熙〉詩:「大鷹猙獰爪決石,側目高堂睨秋碧。」

注音: ㄓ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