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虯龍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qiú ló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lóng
解釋:
1.一種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楚辭.屈原.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文選.左思.吳都賦》:「比飾虯龍,蛟螭與對。」
2.形容盤旋曲折的道路。宋.蘇軾〈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虯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