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比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0 畫 = 4 [一]pí[二]bǐ[三]bì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2.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3.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4. 摹擬。如:「比畫」。
  5.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注音:
解釋:
  1. 並、靠。如:「肩比肩」。
  2.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3. 依附。如:「朋比為奸」。
  4.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5.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相較、較量。
    【例】比賽、對比、無與倫比
  2. 依照、仿照。
    【例】比照
  3. 用手勢模擬動作。
    【例】比手畫腳
  4. 譬喻。
    【例】比喻   
  5. 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例】今年和去年出口的貨物量大約是三比一。
  6. 勝負結果的對比。
    【例】這場球賽的終場比數是3比1。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緊靠、相鄰。
    【例】比鄰、比肩、鱗次櫛比
  2. 結黨。
    【例】朋比
  3. 最近、近來。
    【例】比來
  4. 及、等到。
    【例】比及
  5. 《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象徵上下互相交應。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皋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較量。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2.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3.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4.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5.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6.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7.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名]
1.《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2.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3.比利時的簡稱。
4.二一四部首之一。
[介]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2.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3.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副]
1.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2.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3.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名]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2.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皋比」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io
作者: 趙怡欽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比在數學上是指一個量除以另一個量的商值,例如2比3又可以寫成2/3,亦即2除以3。比也可以引申用來表示某事(物)相對於另一事(物),或兩事(物)之間或多事(物)之間的固定或近似的關係;例如,學校裡學生與老師人數為10:1的比率。在流體力學中,不同效應之比往往構成重要的參數,例如慣性力與黏滯力之比為雷諾茲數(參見 Reynolds number)。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量尺寸、試大小。
    例如:彼領褲提來比一下。Hit niá khòo the̍h lâi pí--tsi̍t-ē. (那件褲子拿來比一下。)
  2. [動] 比擬。
    例如:差濟咧,袂比得。Tsha tsē--leh, bē-pí--tit. (差多啦,沒得比。)
  3. [動] 指、比畫。
    例如:用手比較緊。Iōng tshiú pí khah-kín. (用手比較快些。)
  4. [動] 較量。
    例如:比才能 pí tsâi-lîng、比氣力 pí khuì-la̍t(比力氣)。
  5. [動] 等同。
    例如:伊可比是公司的外交部長。I khó pí sī kong-si ê guā-kau-pōo-tiúnn. (他就像公司的外交部長。)
  6. [動] 比率。
    例如:一比五 it pí gōo、百分比 pah-hun-p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