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疑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部 + 9 畫 = 14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心中不信而加以猜測。如:「懷疑」、「猜疑」、「半信半疑」、「疑是地上霜」。
  2. 無法解決、推斷的。如:「疑案」、「疑義」、「疑團」、「疑難」、「疑雲」。
  3. 猶豫不定。如:「猶疑不決」、「遲疑不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迷惑、不明白。
    【例】疑惑、疑問、疑團
  2. 猜忌、不相信。
    【例】懷疑、半信半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迷惑、不明白。《說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經.繫辭下》:「中心疑者,其辭枝。」
2.猜忌、不相信。如:「懷疑」、「半信半疑」。《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
3.猶豫不決。如:「遲疑」。《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4.怪。《淮南子.氾論》:「當此之時,有立武者見疑。」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九:「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5.恐懼。《禮記.雜記下》:「故有疾飲酒食肉,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飲酒食肉,皆為疑死。」漢.鄭玄.注:「疑,猶恐也。」唐.劉蛻〈與京西幕府書〉:「富貴固不足疑其來,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副]
彷彿、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猜忌、不相信。
    例如:疑人,毋成賊。Gî lâng, m̄ tsiânn tsha̍t. (光靠懷疑,不能認定某人是賊。比喻凡事都要有證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