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固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ˊ
部 + 5 畫 = 8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結實、堅硬。
    【例】牢固、穩固、堅固
  2. 使穩定。
    【例】鞏固、固定、守源固本
  3. 堅決的。
    【例】固守、固辭、固執己見
  4. 原來、一向。
    【例】固有、固知、固所願也
  5. →固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結實、堅硬。如:「牢固」、「穩固」、「堅固」。《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動]
1.安定。如:「鞏固國防」。《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副]
1.堅決、堅持、極力。如:「固守」。《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ò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