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上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水上運動。舞者在水面或水底隨著音樂表演各種舞法,以展示人體美姿。
|
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希麗亞.法蘭卡(Celia Franca)於1951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成立。其目的是要把它建立為一支古典芭蕾舞團,演出傳統古典作品及當代作品;更鼓勵創作與加強本土編舞家的培育。該團於1951年11月12日於伊頓劇院首度公演,演出舞碼為《仙女們》(Les Sylphides)及取材自「伊果爾王子」的《波洛夫茲舞》(Polovtsian Dances)。1970年應邀參加於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演出,1972年,第一次巡迴歐洲,在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比利時、摩洛哥、瑞士、德國演出。同年,該團邀請俄籍芭蕾男星紐瑞耶夫(1938-1993)演出其作品《睡美人》。1976年葛蘭特(A. G...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
古典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雅,題材多變。最著名的舞碼為《天鵝湖》及《胡桃鉗》。
|
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於1989年由維克多.史莫諾夫.葛洛凡諾夫(Victor Smirnov Golovanov)創立。該團有八十位舞者,均受過完整古典芭蕾的嚴格訓練。舞團宗旨是將十九世紀正統古典芭蕾的原創風貌,不作任何改變地傳授給年輕的舞者們,並鼓勵舞者用個人獨有的特質重新詮釋舊作。葛洛凡諾夫畢業於莫斯科編舞學院,六十年代中期曾投身至電影的拍攝,與拉夫羅夫斯基及巴斯曼特瓦洛(Bessmertnova)合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贏得了蒙地卡羅影展獎項。此後尚有《費歐德洛》、《飛越蘇聯》、《莫斯科風雲》等佳作。許多國際知名芭蕾舞星都曾參與演出。葛洛凡諾夫曾任「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
舞團提供資料。
|
英國芭蕾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芭蕾學派。英國芭蕾學派是發展最晚的芭蕾學派,它在二十世紀的中葉才建立完整的系統與風格,聞名於世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創立於1940年代,這並不表示在此之前,英國的舞蹈文化是空白的,早在十八世紀初,義大利的面具舞(Masque)即傳入英國。之後融合文學、戲劇、歌唱、音樂與舞蹈成為英國式的面具舞,而此面具舞倒流至義大利、法國亦影響芭蕾舞的發展。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造訪英國的歐陸舞蹈家與舞蹈團也是駱驛不絕,先後有芭蕾伶娜莎蕾(Marie Salle)、塔伊歐尼(Marie Taglioni)、葛麗絲(Carlotta Grisi)。芭蕾大師諾威爾(Jean Georg...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芭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子或灌木等編成的障隔物。《史記.卷七○.張儀列傳》:「苴蜀相攻擊。」唐.司馬貞.索隱:「芭黎即織木葺為葦籬也,今江南亦謂葦籬曰芭籬也。」也稱為「籬笆」。
|
美國芭蕾舞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33年由美國芭蕾的推動者林肯.柯斯汀(Lincoln Kirstein, 1907-)邀請前俄羅斯芭蕾舞團(Diaghiliev´s Ballets Russes)的舞蹈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來美國成立的,目的在建立美國式獨特的芭蕾風格。在訓練了僅半年後,巴蘭欽就為這群學生編他在美國的第一個舞作《小夜曲》(Serenade, 1934),對外公演。1935年,舞團正式命名為「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即現今的「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之前身。期間,舞團雖然曾更名為「美國卡洛凡舞團」(Ameri...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
20世紀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毛里斯.貝嘉(Maurice Bejart)所創立。毛里斯在1959年完成《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後,為了應付此大型作品演出,他將所負責的「芭蕾劇院」(Ballet Theatre)、布魯塞爾的「莫內劇院」(Theatre Royal de la Monnaie)以及英國的「西方劇院芭蕾舞團」(Western Theatre Ballet)合併,取名「20世紀芭蕾舞團」。1960年舞團正式成為一永久性組織,附屬於「莫內劇院」,但不需配合劇院歌劇作固定之「幕間插曲」(Divertissements)之演出而得以在國內外巡迴公演。該團擁有一百多個舞碼,大多數為...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白色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白色芭蕾〈ballet blanc〉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浪漫芭蕾,由於舞者都穿著傳統的白色舞衣而得名。這種舞衣是1830年尤金.萊美(Eugene Lami)為瑪麗.塔伊歐尼(Maria Taglioni)主演《仙女》(La Sylphide)舞劇時所設計。它的特色是:裸露頸部及雙肩的白色緊身衣,重疊數層的白紗裙子,其形狀猶如吊鐘,長度介於膝與踝之間。著名的白色芭蕾除了前述的《仙女》外,還有《吉賽兒》(Giselle)第二幕和《仙女們》(Les Sylphides)等。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伍曼麗主編《舞蹈欣賞》1999。
|
臺北室內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91年九月,由蔣秋娥與邱馨慧共同成立,團長為蔣秋娥。蔣秋娥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1989年曾入選國家戲劇院「明日之星舞蹈工作室」榮譽芭蕾舞者,1998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學金赴歐考察。舞團以「遊走在現代和芭蕾,展現舞蹈的可能性」為主要目標,並結合美術、音樂、文學、劇場等多元的藝術類別來創作。為提昇舞團水準,1994年起邀請旅德舞蹈家余能盛擔任藝術總監,每年定期回國訓練舞者;而舞團舞者更是臺灣的芭蕾舞佼佼者。余能盛畢業於文化大學舞蹈系,1986年曾擔任德國「聖都斯基芭蕾舞團」(Ballet Schindowski)獨舞者,1993年任「歐斯納布魯...
舞團提供資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