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腹部與大腿連接處。也稱為「腹股溝」。
別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闢途徑,不與別人相同。《文明小史》第六○回:「他說四王吳惲是人人皆有之物,他所以別開徑,專收宋元,和中丞的見解差不多。」
李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諺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語,言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樹下自然踏成徑。唐人借李樹與李姓同字,遂反用以稱頌李知遠、李乂為人正直,秉公選舉,無人敢走私門。《全唐詩.卷八七六.語.時人號李知遠語》:「知遠知選,胥吏肅然斂跡,時人號云:『李下無。』」《新唐書.卷一一九.李乂傳》:「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與宋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體表區分之一。小腹部和下肢之境界為鼠溝,附近區域稱之為鼠部。
各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自尋求管道,另謀發展。如:「由於銀行調升貸款利率,投資人只好各闢徑,開發新的資金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徑。成指形成小路,亦用以比喻懷有才德,不需宣揚即廣為人知。《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徑路的要處。《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二年》:「虜亦遮守要,軍不得進。」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楊訥《西游記》第一三齣:「我見你須臾下禮有蹺,我這裡囫圇吞箇棗不知酸淡。」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一農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作,守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後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也作「守株伺兔」。
拾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人云亦云,拾人涕唾反義:自成一家,別出心裁,獨到之見,獨樹一幟,獨闢徑辨似: 「拾人牙慧」及「人云亦云」都有沿襲他人,沒有獨立見解的意思。 「拾人牙慧」多用於詩文創作,側重於沒有創見;「人云亦云」使用對象較為廣泛,側重於沒有主見。 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辨似例句 ○ ㄨ 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有~之嫌。 ㄨ ○ 他做事一向有原則,絕不會是~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