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皇家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的名字是自1956年10月31日取得皇家註冊(Royal Charter)後而變更的。舞團歷史可追溯到1926年妮 特.瓦洛(N.nettede Valois, 1898)在倫敦成立的編舞藝術學院(Academy of Choreographic Art)。學院學生時常在瓦洛為老維多利亞(Old Vic)編製的蕾中演出。1931年莉莉恩.卑利絲(Lilian Baylis)邀請瓦洛攜其舞蹈學院駐紮於當時新成立的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早期的代表作如瓦洛的《天鵝湖》、《柯碧利亞》、《吉賽兒》、《胡桃...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臺北首督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9年5月,由臺灣蕾舞蹈家徐進豐和李淑惠夫婦共同創立。舞團成立以來,努力將臺灣的蕾提昇至具有本土風格與世界觀的層面。近年間培育了不少蕾舞技極佳之青年精英。舞團曾參加文建會主辦「1990臺北國際舞蹈季」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演出,1992年參加文建會文藝季,推展舞蹈藝術至臺灣中南部巡演。舞團演出作品有《孟德爾頌三人舞》、《四種關係》、《幽微的希望》、《巴哈小提琴協奏曲》、《西風的話》、《傳奇》、《無 嘛也通》、《悲泣的地球》、《等待下一個故事》、《春之祭典》、《玩蕾》及《鳥籠》等。
舞團提供資料。
匈牙利國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此舞團以布達佩斯為基地,舞團歷史可溯源自十九世紀在奧芬宮廷劇院(Ofen Court Theatre)即布達佩斯國家劇院演出的團體開始,1884年「匈牙利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 House, Budapest)在布達佩斯建成後,舞團正式成立。二十世紀初年,沈寂了一段時間,但在1930年代重建,成為國家級蕾舞團。目前隸屬於國家歌劇院及Erkel 劇院兩個劇場;1950年在Ferenc Nadasi領導下成立了舞團的專屬學校,稱為國家蕾學院(State Ballet Institute)。舞團為匈牙利頂尖的古典舞團,早期風格同時受到俄國蕾及匈牙利民族舞傳統所影響,前者由來...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交響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30年代後,雷歐尼得.馬辛(Leonide Massine)所開始的蕾型式;它是迥異於早前依附寄生於繁瑣的文學作品結構的一種新蕾,舞作不再以敘述故事為主,改而追求交響樂與舞蹈間較純粹的美感,以交響樂的結構為主,藉此來發展純肢體語彙。其實這種純舞蹈,抒情的舞蹈表演場面,早在浪漫蕾時代就已經出現。例如《吉賽兒》第二幕的維麗(Willis)舞蹈片段、《舞姬》(La Bayadére)中黃泉幻影的群舞場面,及至《天鵝湖》第二幕的天鵝群舞等這些均已透露出《交響樂蕾》的概念。只是當時編舞家僅將其視為一個抒情、寫意的片段,作品重心仍放在戲劇的結構上。到了狄亞格烈夫(Diaghilev)...
黃麒、葉蓉《現代蕾》199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古典蕾技巧為基礎,容納其他舞蹈形式的蕾舞。表演時,布景、服裝亦較簡潔,使表演型式更多元、更豐富。
瓦嘉諾娃蕾訓練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名。蕾訓練法。瓦嘉諾娃蕾訓練法(Vaganonova Ballet Training System)為俄國女舞蹈家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Agrippina Yakolevna Vaganova, 1874-1951)所創。此一訓練法以約翰生(Johansson, 1817-1903)及裴堤帕(Petipa, 1818-1910)之訓練方法為基礎,加入採自賈克.達克羅茲(Jaques Dalcroze, 1865-1950)及德沙特(F. Delsarte, 1811-1871)之教學方法與材料。後兩者係瓦嘉諾娃在馬林斯基學校(Maryinsky Theatre School)受訓時所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十七世紀後期在法國盛行的一種音樂舞蹈劇。它是混合舞曲、蕾和歌劇形態的劇場作品,劇情的內容非常鬆散,戲劇的連接十分瑣碎。專門創作歌劇蕾的作曲家包括侃普拉(Andrié Campra, 1660-1744)、孟岱克萊(Micheé Pignolet de Montéllaire, 1667-1737)。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lf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漢堡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以德國漢堡為基地,其成立可追溯至十七世紀「漢堡歌劇院」偶爾安排蕾的演出開始,舞團一直附屬於歌劇院。十九世紀時,劇院常有頂尖的當代浪漫蕾舞者往訪,至二十世紀的1962年至1970年間,「漢堡蕾舞團」由彼得.凡迪(Peter Van Dyk)擔任藝術指導,此期間舞團日趨式微,僅演出一些巴蘭欽作品以及少數近代編舞家作品;包括貝嘉(Maurice Bejert)、儒狄.丹茲克(Rudi Van Dantzig 1933-)、季利安(Jiri Kylian)、李蒙(José Limón)、羅賓斯(Jerome Robbins)以及都鐸(Antony Tudor)等人舞作。直至1973年由美國...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聖彼得堡國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7年。原名為「列寧格勒國家蕾舞團」(Lenigrate State Ballet Theater)。由波里斯.葉夫曼.雅柯夫雷維奇任藝術指導(Boris Eifman Yakovlevich)。葉夫曼是蘇俄著名舞蹈家、編舞家。1972年及1975年曾分別為馬利劇院(Maly Theatre)與「基羅夫蕾舞團」(Kirov Ballet)編舞。「聖彼得堡國家蕾舞團」特色是以蕾表現現代生活的躍動及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舞者皆來自聖彼得堡蕾舞學校。葉夫曼擅長將古典音樂與文學作品相結合,如取材自莎士比亞、杜斯妥也夫斯基、布萊希特、博馬舍、布加哥夫及高普林諸文豪名著,舞團劇目種...
舞團節目單,1992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條或木條編成的障隔物。《史記.卷七○.張儀傳》唐.司馬貞.索隱:「黎即織木葺為葦籬也,今江南亦謂葦籬曰:『籬』。」也稱為「籬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