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77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管弦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rchestra中譯名。字義源於古希臘劇場中合唱所在的位置名稱,後延伸為樂器合奏,通常用於18世紀後的樂,涵蓋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擊樂器等,以演奏管弦樂曲為主。一般樂約介於40-70人間,50人以下的亦稱chamber orchestra(室內管弦樂);一些大型的管弦樂也被稱為交響樂(symphonic orchestra)或愛樂樂(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同儕體的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成長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受到成人世界的影響,一方面也受到本身生活世界的影響;前者始於家庭,後者則以同儕體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儕體的影響力會愈來愈明顯。
  孩提時期,同儕體即提供了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控制社會行為、如何發展個人志趣、如何分享共同情感等機會。到了青少年期,同儕體更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因為青少年已不再是兒童,但也不完全是成人,生活世界日益擴大,待在家裡的時間愈來愈少,甚至還與家人充滿了獨立情緒的衝突及文化價值的對立。此時同儕體可提供慰藉、支持與了解,助其認識問題、發現自我、確定目標,點燃未來的希望。當然,此一階段的同性交往與異性關係,更是日後成人社會生...
體組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是指有組織、有秩序、彼此相互依存、有歸屬感和認同感,並持續互動的二人以上之結合體。由具有上述條件的成員所組成的體,不論是否具備同質性或異質性的,即為體組成。
  同質性與異質性的區別,在於體成員本身條件是否一致或相類似;異質性或同質性的區別,主要的變項包括問題類別。人格類型、性別、年齡、智商、教育背景、社經地位等。因此,體中有二項變項為異質,即屬異質性體;反之,若條件相似,則屬同質性體。
  大略言之,同質性與異質性體的特性如下:
  1.同質性體:(1)適於處理性的任務;(2)成員易合作、溝通;(3)人際困擾較少,群體績效較佳;(4)易形...
波修瓦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成立於1776年,由當時莫斯科著名文藝支持者烏魯索夫(Urusov)王子贊助成立。當時舞座落於丕托羅夫斯基(Petrovsky Theater)劇院。不幸該劇院曾兩度遭祝融直至1825年1月19日新劇院始落成,正式更名為波修瓦劇院〔參見波修瓦劇院(Bolshoi Theatre)〕,並演出《繆斯們的喜悅》作為開幕演出。1850年時舞即有155名舞者。1898至1924由高爾斯基(Gorsky, Alexande, Alexeievich, 1871-1924)任藝術指導,此時劇院曾因財務運作短絀而難以運作,高爾斯基乃將芭蕾與管弦樂結合,使舞得以重新再出發並獲得國家的補助。 19...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圓的樣子。南朝宋.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詩:「澹瀲結寒姿,欒潤霜質。」也作「」、「圓」。
2.聚。唐.孟郊〈惜苦〉詩:「可惜大雅旨,意此小欒。」也作「圞」。
智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一群具有各種專門知識,善於謀策的人所組成的顧問。原指美國羅斯福總統身邊參與機要的顧問,今泛稱一切顧問專家組織。
體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結構根據佛西斯(D.R. Forsyth)的觀點,是指體中各成員間、次體間,以及成員與領導者間所形成的人際關係型態;由此型態,不僅可了解成員們的行為,更可解釋並預測體的績效與大多數體的行為。一般而言,體結構可透過領導者、角色、規範、地位、體的大小、凝聚力、體的組成來說明。
  1.領導者:體中,成員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有由體發展出來的領袖人物,領袖人物通常為擁有正式職權之領導者,但亦可能為無正式職權,而具有影響力者。領導者對內擔負起推動、決策及領導的功能;對外則扮演溝通的橋樑。領導者的領導方式、風格,均會影響體的運作及績效。
  2.角色: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繞來繞去。形容人著急或忙碌的樣子。如:「他出去一天一夜沒回家,急得他媽媽轉。」
義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中葉後的祕密會黨。義和運動的特點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有大刀會、義和拳、紅燈照、梅花拳、金鐘罩、鐵布衫,長期蔓衍於山東、直隸一帶,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迷信方法祕密聚眾,教授信眾修煉一種據稱可以令人刀槍不入的拳法,稱為「義和拳」。後來轉而支持清朝極力排外,改喊「扶清滅洋」。因清廷守舊派袒護,藉以驅除外人,到處焚殺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橫行京、津間,導致八國聯軍之禍。
體凝聚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凝聚力具有三種不同的意義:一指體的吸引力;二指體成員參與體的強烈動機所形成的氣氛;三指體成員共同努力時的合作程度。這個概念是研究體動力的主要概念;范士庭(L. Festinger)則以綜合性的觀點,將它界定為:促使成員願意留在體中的各種力量的整體結果。如以美國精神分析學家莫瑞諾(J.L. Moreno)的看法,則足以「體凝聚指數、對所屬體的親近率、成員間彼此的吸引率與排斥率」為衡量體聚力的指標。關於這些指標的算法,請參照社會測量指數。
  體凝聚力主要是來自體的吸引力及各體吸引力比較的結果,其凝聚力的高低與下列四項體凝聚力形成的條件有關:(1)體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