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49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周禮.春官.大師》:「帥登歌,令奏擊拊。」
訾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責、批評。漢.桓寬《鹽鐵論.詔聖》:「師不知白黑而善聞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議。」
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後學。多用作自謙之詞。如:「得聞先生雅教,末學受益匪淺。」《陳書.卷三三.儒林列傳.沈不害》:「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筭,輕獻言,伏增悚惕。」唐.韓愈〈讀墨子〉:「余以為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說。」
卜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卜,以龜甲推斷吉凶。筮,以蓍草推斷吉凶。卜筮泛指占卜。《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至廟前,見一者,形貌奇異,自榜云:『能知心事。』因求卜筮。」
自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己察覺到,自己意識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紅樓夢》第三九回:「他們何曾聽見過這些話,自覺比那些目先生們說的書還好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瘸腿,兩腳殘廢不能走。《禮記.王制》:「瘖、聾、跛、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唐.孔穎達.正義:「躄,謂足不能行。」漢.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披聾而觀望之也。」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史的聯繫是很自然的。他認為《六經》是周史的宗子;《詩》是由史官採集和編訂起來的;而且“詩人之指,有獻曲之義,本群史之支流”。因此他認為不僅選詩和作史的目的,皆在於“樂取其人而臚之,而高下之”,而且詩人作詩也必然和史官作史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社會歷史批評。“貴人相訊勞相護,莫作人間清議看”;“安得上言依漢制,詩成侍史佐評論”:他把自己的詩看成是“清議”或“評論”的工具,顯然他把詩與史、詩人與史官在社會作用的基礎上統一起來了,它們的職責皆在於對社會歷史進行批評。 龔自珍的詩以其先進的思想,別開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
耆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師傅。《國語.周語上》:「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
盲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者、瞎子
爛額焦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焦頭爛額」。見「焦頭爛額」條。01.唐.盧肇〈海潮賦後序〉:「管窺之心妄切,史之學難修,而又爛額焦頭,方思馬褐;捉襟見肘,久困牛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