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62 ms
共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樸訥誠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樸實敦厚,不善言詞。《聊齋志異.卷六.蕙芳》:「馬生其名混,其業褻,蕙芳奚取哉?於此見仙人之貴樸訥誠篤也。」
|
誠惶誠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非常惶恐不安。參見「誠惶誠恐」條。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三.進翊聖保德真君事跡表》:「真君事跡三卷,謹隨表上進以聞,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
通誠正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醮」代表醮功圓滿、醮事周全的意義,由道士在主壇前誦經咒之後演行收五方之儀式,將鎮五方的鎮文和符收回,送神回各方,將收回的鎮文符和護壇的神像在咒語中燒化,並降下旗幡,完成醮事。
|
[原道論](章學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是中國哲學的基本觀點,先秦諸子以至歷代名家論者極多,至清章學誠[原道]上中下篇又加以綜合闡釋,其中分天道和人道二者。章氏認為天道在人道之前 ,「未有人而道已具」,是「萬事萬物之所以然,非萬事萬物之當然」。到「聖人創制,只覺事勢出於不得不然」,「孔子立人道之極」是為人道,即人文之道(人類的種種規範制度)是由人群生活自然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並非聖人憑空創造。傳統經學家認為六經傳述上古聖人所發現的人文大道,這些道理有普遍而永恆的價值,可以垂訓百世。章學誠則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所謂的「道」。認為:「道」是人群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些生活規範。人類群居,自然形成合作營生關係,合作的方式或是各自分工,或是...
|
明誠相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誠相資」是儒家心性論的重要觀點,意謂認識精確透徹而智慧通達,與心靈的清明真實是相輔相成的。〔中庸〕二十一章中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所謂「明」是指透徹地明白道理(包含自然之理與道德人事之理);所謂「誠」是指心靈真實而完全沒有任何遮蔽或扭曲,亦即心靈本質的完全實現,或心靈能力的全然發揮。能明白一切道理,就是心靈本質的完美實現;心靈本質的完美表現或心靈能力全然發揮就能明白道理。所以說:「明則誠,誠則明。」在心性修養上,應當「由明而誠」和「由誠而明」兩者相輔並進。
宋儒張載的〔正蒙‧誠明篇〕說:「自明誠,由窮理而盡性;自誠明,由盡性而窮理也。」意謂自明而誠是藉窮究事理,開展... |
誠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忠厚。《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且上帝立戒甚嚴,不敢宣揚,但揀一二誠篤之人,口授心傳,故此術不曾絕傳,也不曾廣傳。」
|
正心誠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術,真誠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種內在修養方式。宋.夏元鼎〈滿庭芳.久視長生〉詞:「久視長生,登仙大道,思量無甚神通。正心誠意,儒釋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烏古孫良楨傳》:「則進正心誠意之說、親君子遠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納焉。」
|
願寘誠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留著做一永久的紀念。唐.許堯佐《柳氏傳》:「當遂永訣,願寘誠念。」
|
誠心敬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誠而有禮貌。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誠心敬意親呈進,俺那裡知重知輕在您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