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876 ms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蛇。《玉篇.它部》:「它,蛇也。」
第三人稱代詞。代指人以外的動物、植物或事物。如:「桂花很香,可以用它來泡茶。」
1.別的、其他的。如:「敢有它志」。《荀子.議兵》:「是故刑罰省而威流,無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
2.虛指。用在動詞後面。如:「吃它一頓再走」、「何不試它一回」。
橐它:駱駝。通「駝」。《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鄯善國》:「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它。」
|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來製作治玉的磨石。語出《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別國的賢才可以用來治理本國。後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如:「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韓國能把漢江整治成功,他們的經驗,正可以讓我們在整治淡水河上作參考。」也作「他山攻錯」、「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
它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名詞。稱不止一個的事物。
|
它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荀子嘗譏其縱放情性、行為怪誕,但其卻振振有辭,欺惑愚眾,以假亂真。《荀子.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
|
磨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纏,拖延他人。《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想了半日,忽然計上心來,說有了,等我合他們磨它子,磨到那兒是那兒。」也作「磨佗子」。
|
仙拉它里默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類型名。印尼峇厘島的一種舞劇,1962年時,一群峇厘藝術家與公立表演藝術高中(SMKI)聯手,由峇厘島第一流的編舞家和作曲家之一的I Wayan Beratha領導,創作出一種新的舞蹈作品稱為《Sendratari》。此詞語由「Seni」意思是藝術和戲劇,以及「tari」意思是舞蹈這兩者所構成。《凱比亞舞》的風格〔見Kebiyar和馬立歐(Mario I Nyoman)〕被應用到冗長的舞劇表演中。這齣劇是根據很受歡迎的峇厘故事「札亞普拉那」(Jayaprana)而來,完全由一大群學生社團舞者,以姿勢表達故事而沒有任何的對話。在服裝、動作風格和音樂上,《仙拉它里默劇》和早期的舞劇《瓦洋旺》(...
《Bulinese Dance in Trasition》.
|
瑪它契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墨西哥一種中世紀西班牙的舞蹈形式,惟在引進墨西哥之前,其西班牙形式已遭極多改變。原始的西班牙形式被定義為:玩笑、丑角、屠夫、怪誕可笑之舞、戴面具舞者。在新墨西哥相當活躍,在歐洲反而已廢存。最早此舞為新年節慶之用,現在則和聖誕節連結,在早上下午各公開表演一次。舞蹈領導者叫馬男卡(Mananca),穿著反傳統的服裝,其舞伴為一男生扮成的小女孩叫馬林奇〔見Malinche〕。戴禮冠的男舞者開始和馬男卡跳舞,其他人面對面排成兩行,另一端坐著音樂師,彈著小提琴或偶而配上吉他。最後公牛出現,和一老人打鬥,當公牛被殺,所有的舞者全跪下。馬林奇穿著白色結婚禮服,在兩行中上下移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特色:發展順序不變,但具有個別差異。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別性)。依賴認知發展,但……可普遍化為其它功能。各發展階段都是在邏輯上有組織的整體。各階段的順序是自然的階層(所有成功發展的階段都會有前面階段的元素參與合作,但後一階段比起前面的階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統整)。每個階段,在思考模式上會表現出質的不同,而不僅僅是量的差異。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
|
杯水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杯水車薪」就是只拿著一杯水,卻想要去消滅一車子薪柴所燃燒的火。這句成語的典源從孟子的一段話而來。在《孟子.告子上》裡面,記載了孟子說過這麼一段話:仁的力量很大,它可以像水消滅火一樣去消滅不仁的事。但是當今行仁的人並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去做,力量當然就小了。就好像只拿一杯水卻想要滅掉一車子薪柴所燒起來的火,怎麼可能辦得到?於是不但消滅不了不仁的事物,反而助長它們的氣燄,最後還會弄到自己被滅亡。孟子這段話的意思,就好像我們今天有一些為善的人,只注意到善名,並沒有真心誠意要去行善,於是對於不善的事情,就會說:「我也盡到行善的一份心了,但是因為社會上壞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沒有辦法。」本來善絕對可以勝惡...
|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宋國人因他種的苗未長高,而用手將它拉高,結果苗卻反而枯死了。典出《孟子.公孫丑上》。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宋.呂本中《紫微雜說》:「學問功夫全在浹洽涵養蘊蓄之久……非如世人強襲取之,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也作「拔苗助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