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59 ms
共 7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羞愧的心。如:「無恥」、「知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羞辱的事。如:「雪恥」、「奇恥大辱」、「引以為恥」。《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
羞辱。《國語.越語上》:「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
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傳》:「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恥」。
|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操守,不知廉恥。《明史.卷二○八.余珊傳》:「正德間,士大夫寡廉鮮恥、趨附權門,幸陛下起而作之。」《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
禮義廉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禮,貴賤尊卑之分。義,行事之宜。廉,廉潔方正。恥,知善惡之別。禮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範,是治國的綱領。《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2.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並明示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
知恥近乎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羞恥是一種接近於勇敢的表現。《禮記.中庸》:「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
羞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愧恥辱。漢.王充《論衡.程材》:「晝夜學問,無所羞恥。」《西遊記》第二四回:「獃子對他們只是磕頭禮拜,其實羞恥難當。」
|
缾罄罍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盡。缾罄罍恥指小缾沒有酒了,大瓶也引以為恥。語本《詩經.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比喻關係密切,彼此利害一致。也作「瓶罄罍恥」。
|
雪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去恥辱。《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不敢煩霸府兵馬,願將所部軍搏取凶豎,以為王氏雪恥復仇,雖死亦不悔恨!」《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
恥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恥侮辱。《文選.賈誼.過秦論》:「故伊尹蒙恥辱,負鼎俎,和五味以干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