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1 ms
共 4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名片。《說文解字.言部》「謁」字.清.段玉裁.注:「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後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筆書謁欲賀。」
2.姓。如漢代有謁瓊。
1.稟告、說明。《戰國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漢.王充《論衡.紀妖》:「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
2.請求。《列子.周穆王》:「謁史而卜之,弗占;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而攻之,弗已。」《唐語林.卷三.賞譽》:「任大理評事,日饘粥不給,嘗於安國寺相識僧處謁飧。」
3.進見、拜見。如:「晉謁總統」。《楚辭.劉向.九歎.遠遊》:「登崑崙而北首兮,悉靈圉而來謁。」《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衛大經傳》:「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謁,辭不見。」
|
謁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名刺進見。多對尊長而言。《後漢書.卷四四.張禹傳》:「況為郡吏,謁見光武。」《三國演義》第六三回:「玄德親自謁見,請問其故。」
|
拜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見。《史記.卷一○.孝文本紀》:「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謁夫人,好將心事細說。」
|
干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謀求祿位而請見當權的人。《舊唐書.卷一七一.裴潾傳》:「臣伏以為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無求於代,……豈肯干謁公卿,自鬻其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
|
晉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求見。《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備久慕高明,兩次晉謁,不遇空回,惆悵何似!」《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仰慕,晉謁已遲。」
|
進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級謁見上級、晚輩拜見長輩。《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進謁嘉謀,退守名都。」《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返舍走走,在這裡路過,聞知大名,特來進謁。」也作「進見」。
|
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報與接待賓客的近侍。《韓非子.說林》:「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
3.星官名,屬太微垣。《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左執法東北一星曰謁者,主贊賓客也。」
|
參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禮進謁、拜見。唐.韓愈〈與大顛師書〉:「緣昨到來,未獲參謁。倘能暫垂見過,實為多幸!」《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只見舊時一班直廳的軍壯,預先領了鈞旨,都來參謁。」也作「參見」。
|
造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拜訪。唐.薛調《無雙傳》:「仙客造謁,見古生。」
|
上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遞上名片,請求晉見。《史記.卷七○.張儀傳》:「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陳涉起蘄至陳,耳、餘上謁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