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9444 ms
共 6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樂、逸樂。《爾雅.釋詁上》:「豫,樂也。」宋.邢昺.疏:「豫者,逸樂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豫讓。
1.巡遊。《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2.喜悅。《書經.金縢》:「王有疾,弗豫。」
3.欺騙。《荀子.儒效》:「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
4.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1.遲疑不決。如:「猶豫」。《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2.事先。通「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不定,無法拿定主意。《晉書.卷五七.趙誘傳》:「隆猶豫不決,遂為其下所害。」《紅樓夢》第二四回:「只是還怕他一時醉中慷慨,到明日加倍的要起來,便怎處?心內猶豫不決。」也作「猶豫未決」。
|
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不決。《楚辭.屈原.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紅樓夢》第五回:「正在猶豫之間,忽見警幻從後追來,告道:『快休前進,作速回頭要緊。』」因猶豫為雙聲字,以聲取義而無本字,故也作「由豫」、「游預」、「游豫」、「猶夷」、「猶與」。
|
豫則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豫則立是說事情須預作準備,才能成功。[中庸]第二十章有「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之語。凡事,是指此段之前所說的「五達道」、「三達德」及治天下國家的「九經」等。豫,是事先準備。朱子注:「豫,素定也。」後文說:「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意即凡說話、作事、有所舉動,及所由之路,都要先有所預備,然後能免於失敗。此段文表面是說凡事須事先作妥當之準備,才會成功,若沒有準備工夫,必會失敗而無所成。但朱子注又說:「此承上文,言凡事皆須先立乎誠,如下文所指是也。」意即所謂豫,是就必須先立其誠,這樣解,能貫通上下文。這是說在平常時候,便要從事修德,唯一的準則是真實誠篤,...
|
毫不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機立斷,一點也不遲疑。如:「遇見車禍,有人受傷,應毫不猶豫地打電話報警,並協助救援。」
|
「豫、時、孫、摩」的教學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學記]中說:「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指教學要能防範於未然,把握學生學習動機因勢利導,順應學生個別差異,及與同學之間互相切磋等,並須避免交狎狂之友,而導致荒廢學業。還要能重視學習過程中與同學之間「相觀而善」,取長補短等。
[學記]中非常重視教學時「豫、時、孫、摩」這四項教學原則。所謂「豫」是指預防,「時」是指時機,「孫」是指適應,「摩」是指觀察。「禁... |
逸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樂。《詩經.小雅.白駒》:「爾公爾侯,逸豫無期。」
|
桐生茂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茂盛而有光澤的樣子。《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詘。」
|
豐亨豫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君德隆盛,國家富強。《宋史.卷四七二.姦臣傳二.蔡京傳》:「時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視官爵財物如糞土,累朝所儲掃地矣。」
|
不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猶豫。《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2.不高興。《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唐.陳鴻《長恨傳》:「皇心震悼,日日不豫。」
3.不事先預備。《禮記.中庸》:「豫則立,不豫則廢。」
4.身體不舒服。引申為有病。《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明皇不豫,儲后幼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