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隊工作建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標的再確認學校是一個正式的社會化機制,它比家庭更具有一致、普遍的社會化功能,在於教導下一代國民積知識、創造文明、延續歷史的責任;同時,學校也扮演社會控制的功能,教導人類社會所能接受的法律、規範、行為、倫理、價值,培養現代公民身分;學校更是人力資本的培育場所,透過教育活動,學生逐漸被訓練成為適任的生產、再生產的個體,繼續維持國家的競爭力。以上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偏一也會傾斜。在這樣的邏輯下,學校不應該只傳授知識而已。學校的責任在於培養人(human being)成為具有以下特質的完整個體:1.具人性的(huma...
殿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劉安世任諫議大夫時,敢與皇上當廷抗爭,執理不讓,時人稱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列傳.劉安世》:「在職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帝或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為『殿上虎』,一時不敬懾。」
脫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功盡棄,一無所得。《俗語考原.脫空》引《十國春秋》:「郭忠恕責馮道曰:『公朝大臣,誠信著天下。今一旦反作脫空漢乎?』今俗以一無所得為脫空。」
鋒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銳氣。如:「鋒穎顯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諛辭弗翦,頗文骨:亦各有美,風格存焉。」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武〉詩,訴說與知心的朋友分別,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潘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晉文學家,擅長辭賦,為潘岳從子,與岳俱以文章見稱,號稱「兩潘」。個性靜退,不喜爭奪,並著《安身論》以明所守。官太常卿。
理性主義派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導致量化的概括與理性主義派典本身產生混淆。5.利用演繹法(假設-驗證),對研究的設計和對知識本身的積是十分重要的。6.從資料收集到分析,應該預先具體說明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基於以上的假設,理性主義派典研究學校組織文化時,係以下列方式來進行:1.採用正式的工具(如問卷、量表或調查表)作為收集資料的基礎;2.將收集資料轉化為以數量表示;3.呈現研究結果,並將研究結果類化到研究樣本外的其他領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理性主義派典英文關鍵字:rationalistic paradigms 參考資料吳青山著。學校效能研究,1998...
巴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名。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順治間,敗李自成。官江寧副都統,後封爵二等男。康熙十二年卒。見《清史.卷二四四.巴山傳》。
白行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76~826)字知退,唐下邽人。為詩人白居易之弟。貞元進士,遷主客員外郎,進郎中。以辭賦著稱於時,所著《李娃傳》等傳奇,尤為人所傳誦。
超類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偏將軍,領騰部曲。進軍至潼關與曹操戰,敗奔漢中,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遂請降。將兵到城下,璋即稽首,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漦鄉侯。卒謚威。 (7)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8) 孟起:即馬超,為馬超之字。 (9) 黥:黥布(?∼西元前196),原名英布,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