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43 ms
共 1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退避三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上太子,設計害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慫恿晉獻公派兵捉拿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兩人於是先後逃奔出國。後來晉獻公過世,奚齊也被臣下所殺,這時逃亡國外的夷吾則回國繼位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害怕重耳會回國謀奪君位,於是派人暗殺重耳。此時重耳則是在國外繼續著流亡的日子,其間經過許多國家,但大部分國家的君王對他都不怎麼禮遇。最後到了楚國,楚莊王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
|
落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跌掉入水中。《晉書.卷五四.列傳.陸雲》:「先是,嘗著縗絰上船,於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獲免。」《三國演義》第七回:「紹驅兵大進,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
大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大的忌諱。《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莽明知之,而冥昧觸冒,不顧大忌。」《三國演義》第八四回:「劉玄德不得兵法,豈有連營七百里,而可以拒敵者乎?包原隰險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
|
吞聲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
河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水流經的通道。多指能通航的河流水道。《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今歲新開牐河,分引渾、榆二河上源之水,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餘里,河道淺澀。」《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且言賈政扶了賈母靈柩一路南行,因遇著班師的兵將船隻過境,河道擁擠,不能速行,在道實在心焦。」
|
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阻礙、牽絆。《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礙也。」《淮南子.兵略》:「飛鳥不動,不絓網羅。」
|
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稱自己國家的謙詞。《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列傳》:「敝國雖貧,寡人節衣食之用,積金錢,脩兵革,聚穀食,夜以繼日,三十餘年矣。」
|
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扯、拔取。如:「撏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
攻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心理戰術征服敵方。如以德化、智略服敵,或以散播謠言瓦解對方軍心等。《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
表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標記。《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初,京師聞青、徐賊眾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三國志.吳書.周魴傳》:「井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也作「表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