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
偷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求生。《戰國策.劉向序》:「苟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以率下?」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也作「偷生」。
|
泥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土所做的牛。古時於立春日造泥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祈求豐收。參見「春牛」條。春祭祀。」
|
卜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管卜事和祭祀時贊禮饗神的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閒。」《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實海內之名傑,豈日者卜祝之流乎!」
|
禡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牙,軍前大旗。「禡牙」指出師前用以祭軍之牙旗。《宋史.卷一二一.禮志二十四》:「太宗征河東,出京前一日,遣右贊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亦指出師前的祭旗之禮。《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歲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開平東北,是日啟行。」
|
保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神祈求消除災病。《平妖傳》第一一回:「『楊巡檢正在著急,乘此機會,勸他起個無遮大會保禳奶奶安康,那時僧道畢集,必有所聞矣。』當晚送供給的家童來,便將建會保禳的話對他說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尼姑道:『媽媽,可也曾許個愿心保禳保禳麼?』」
|
披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扮演古代官員和地位較高之神仙的服飾。頭戴冠,腰配飾物,而手執笏板。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披秉歌訣》:「天子郊祀與祭太廟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須依歌訣次第,則免顛倒之失。歌曰:『襪履中單帶先,裙袍蔽膝綬紳連;方心曲領藍腰帶,玉佩了當冠笏全。』」
|
陪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階較低的官員不得侍於上側,只能在壇下陪國君遙拜,稱為「陪祀」。如:「祭典時,他要參與陪祀。」
|
太陽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白米麵加糖製成,其上捏印有小雞形狀的一種糕點。舊時用來祭祀太陽星君,因此稱為「太陽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太陽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