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扮演古代官員和地位較高之神仙的服飾。頭戴冠,腰配飾物,而手執笏板。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披秉歌訣》:「天子郊祀與太廟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須依歌訣次第,則免顛倒之失。歌曰:『襪履中單帶先,裙袍蔽膝綬紳連;方心曲領藍腰帶,玉佩了當冠笏全。』」
報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苗人於臘月拜百神的儀式。清.陸次雲《峒谿纖志.卷中.報草》:「苗人臘曰報草,用巫,設女媧、伏羲位。」
陪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階較低的官員不得侍於上側,只能在壇下陪國君遙拜,稱為「陪祀」。如:「典時,他要參與陪祀。」
偷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求生。《戰國策.劉向序》:「苟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以率下?」唐.韓愈〈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也作「偷生」。
祔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子孫死後附在祖廟裡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夙興夜處,言於祔廟之祝。」
禖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禖神的祠廟。《漢書.卷五一.枚乘傳》「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句下唐.顏師古.注:「禮月令:『祀於高禖。』高禖,求子之神也。武帝晚得太子,喜而立此禖祠,而令皋作祀之文也。」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泥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土所做的牛。古時於立春日造泥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祈求豐收。參見「春牛」條。春祀。」
本命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人的生年相應的星宿。《金瓶梅》卷六二:「也罷!等我與他本命星壇,看他命燈何如?」
反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命。《周禮.春官.都宗人》:「國有大故,則令禱祠,既,反命于國。」《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法正》:「是以損身於外,不敢反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