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涕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涕和眼淚。《禮記.檀弓上》:「主人深衣練冠,待于廟,垂涕洟。」清.夏敬觀〈八聲甘州.聽愁霖一打窗來〉詞:「江擁涕洟入海,楚夢總無邊。誰管湯湯水?漸蹴吳天。」也作「涕泗」。
筆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表文章與人辯論。[例]關心這個問題的人還不少,已在報紙上打了好一子的筆仗。
落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路而行。《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一路出城,正值秋天,一烏風猛雨,只得落路往一所林子去躲。」《水滸傳》第二二回:「宋江便問:『此間到東莊有多少路?』莊客道:『有四十餘里。』宋江道:『從何處落路去?』」
班師得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凱旋,得勝歸來。《孤本元明雜劇.破天.第三折》:「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恁時節封官賜賞論功勞。」
神魂飄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恍惚,難以自持。《三國演義》第八回:「見繡簾內一女子往來觀覷,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蟬,神魂飄蕩。」《老殘遊記》第九回:「子平覺得翠眉含嬌,丹脣啟秀,又似有一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飄蕩。」也作「神魂搖蕩」。
鐃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漢代的武樂,用於軍旅之中,以壯軍威、揚士氣的凱歌。鐃,形狀似鈴無舌,有柄可執,是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配合蕭、笳、笛、鼓,故稱鐃歌。鐃歌的名稱,起於東漢明帝時。《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每朔,……元年歲首也。」劉昭注引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今存漢鐃歌十八曲,即〈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榴〉。
背水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同「」。「背水陳」即背著河流布。見「背水一戰」條。01.《尉繚子.天官》:「背水陳為絕紀,向阪陳為廢軍。」(源)02.《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移天徙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旟怒曰:「趙庶人1>聽任孫秀2>,移天易日,當時喋喋3>,莫敢先唱4>。公蒙犯矢石,躬貫甲胄,攻圍陷,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 〔注解〕 (1) 趙庶人:司馬倫(?∼西元301),字子彝,西晉河內溫人,司馬懿之子。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趙王。惠帝時遷征西將軍,鎮關中。氐羌反叛,徵還京師,尋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後納親信孫秀之言,待賈后殺太子,矯詔廢后,斬殺多位大臣,自命為相國,據兵權,驅惠帝,僭即帝位。齊王冏等起兵討之,兵敗,貶...
引線穿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線穿過針眼。比喻從中拉攏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安老爺、安太太便在這邊暗暗的排兵佈,舅太太便在那邊密密的引線穿針。」
魚魚雅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行成貫,鴉飛成。形容隊伍威儀整肅的樣子。唐.韓愈〈元和聖德〉詩:「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