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學無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宮後,行為放蕩淫亂,霍光與群臣力諫太后,廢昌邑王,另立武帝曾孫病已,是為宣帝。廢置,認為無用而擱在一邊。 (8) 擁昭立宣:擁立昭帝及宣帝。 (9) 師保:教輔太子之官職。 (10)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監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1) 阿衡:伊尹,名摯,商初賢相,生卒年不詳。輔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尊之為阿衡。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卒時,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12) 亡:音ㄨˊ,通「無」。 (13) 闇:音ㄢˋ,不了解。...
一觴一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邊飲酒,一邊賦詩。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宋.辛棄疾〈水龍吟.斷崖千丈孤松〉詞:「一花一草,一觴一詠,風流杖履。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也作「一詠一觴」。
摩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態而決定。2. 動摩擦力:當物體開始滑動時,物體表面之間的摩擦力也同時從靜止摩擦力轉換成動摩擦力,一邊來說,動摩擦力會比靜止時的最大摩擦力還來的小。也因此物體一開始滑動後就會很難停止。例如登山時,還沒滑倒前鞋底與地面的摩擦力就形成了最大摩擦力,並以此力量支持的登山者,但一旦腳開始滑動時,摩擦力瞬間由最大摩擦力轉換為力較小的動摩擦力,使的滑動變得很難停止,許多事故也是這樣發生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摩擦力英文關鍵字:frictional force 參考書目註1:科學百科,常和主編,初版,漢宇國際文化,2005。註2:...
落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天然或人為的災禍而陷入困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一邊是富厚之家。」《文明小史》第八回:「我是落難罷了!那有心思去玩呢?」
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1) 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兩面皆可打擊。演奏時,懸在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例]他不斷的敲著大鼓,使舞龍舞獅的表演達到高潮。 ◎ (2) 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在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例]隊員們一邊敲著掛在胸前的大鼓,一邊還要變換隊伍,真是非常辛苦。 ◎
娶媳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男子結婚。如:「今天是他娶媳婦的大喜之日,所以顯得滿面春風。」《紅樓夢》第六七回:「只是你如今也該張羅張羅買賣,二則把你自己娶媳婦應辦的事情,倒早些料理料理。」
2.替兒子娶妻。《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去年萬家娶媳婦,他媳婦也是個翰林的女兒,萬家費了幾千兩銀子娶進來。」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當時他已八十多歲,但仍移樽就教,特地跑到旅舍去拜訪李白。李白拿出他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一邊一邊讚嘆,看完後大大地稱揚一番,說李白是「謫仙人」。高興之下,並解下身上所佩帶的金龜去換酒來和李白共飲。李白對賀知章的這番情意,念念不忘,在賀知章去世兩年後(天寶五年,西元七四六年)到山陰(今浙江紹興)漫遊時,曾特地跑到賀知章舊居瞻望,寫下了兩首(對酒憶賀監)的詩來紀念他。其中的一首是這樣的: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
輾轉相除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書寫於下方,並做相減的動作,接著則將其結果再與第一次相減之結果做比較,如此周而復始的操作,直至有一邊相減後數字為0時,則可停止此操作,而可得到最大公因數即為另一邊的最後數字。透過上述講解,可了解到輾轉相除法,即為於左右兩邊做相乘相減的動作,因此才有輾轉之名稱由來。(註1) 舉例舉一例子做實際演練,如391與493,將此放於左右兩邊且畫上分隔線後,則開始進行操作,首先將391寫於493的下方,相減後得到102的結果,此時將102與未經處理之391...
上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上座,位次較尊的一邊。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飲酒。」《金瓶梅》第二回:「武松讓哥嫂上首坐了,他便掇杌子打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舞鞋。《說文解字.足部》:「躧,舞履也。」
2.草鞋。《戰國策.燕策一》:「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躧。」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去天下若遺躧。」
3.沒有跟的鞋子。《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躧。」唐.顏師古.注:「躧字與屣同。屣謂小履之無跟者也。」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2.踩、踏。《水滸傳》第三二回:「看不見地下,躧了一條絆腳索。」《西遊記》第一七回:「我推倒了黑風山,躧平了黑風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