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1>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隨便拿取。
心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默認、默許。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劍於此,所謂不違心許也。」
不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合。《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制無細而不協於規景,作無微而不違於水臬。」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播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棄、捨棄。《書經.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國語.吳語》:「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曰:『余令而不違。』夫不違,乃違也。」
不確定故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的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也稱為「間接故意」。
指天為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意志堅決,至死不違。參見「指天誓日」條。《新五代史.卷一八.漢家人傳.高祖二弟傳》:「道揣周太祖意不在贇,謂太祖曰:『公此舉由衷乎?』太祖指天為誓。」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二.張夫人》:「人言那可憑?盍指天為誓。」
順頭順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合他人而不違抗。《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你以後順頭順腦的,不要扭別,你凡事都順從著,別要違悖了他的意旨。」
冠履無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職位沒有差錯。《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請自今選曹,精加隱括,依舊立簿,使冠履無爽,名實不違,遮人識涯涘,造請自息。」
不傷天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乎常理,不違天道。《文明小史》第二○回:「不要說只有這幾個,就是再多些,我用了也不傷天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