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無君則弔,不以急乎?」《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子之報,其以甚乎?」
睚眥必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瞪眼看人這樣的小怨,也一定要報。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後指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九.灤陽續錄一》:「此狐快一朝之憤,反以隕身,亦足為睚眥必報者戒也。」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王:夫差(?∼西元前473),春秋時吳國國君。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乃將句踐囚禁於會稽,以報父。後率兵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霸。句踐乘虛而入,殲滅吳國,夫差自刎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2) 昏乃戒:傍晚時進入警戒狀態。昏,傍晚。戒,防備。 (3) 秣馬食士:餵給馬匹糧草,供給軍士飯食。秣,音ㄇㄛˋ,餵牲口。 (4) 服兵擐甲:拿著武器,穿著盔甲。擐,音ㄏㄨㄢˋ,穿著。 (5) 係馬舌:把馬舌勒住,不讓馬發出聲音。係,通「繫」。 (6) 出火灶:不點燈,只用灶火照明。 (7) 徹行百行:以百人通為一行,百行為萬人的軍陣。徹,通。行,音ㄏㄤˊ。 (8) 行頭皆官師:以大夫為每...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疾惡如、為民除害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過河拆橋、過河抽板、恩將報、枕戈泣血、忘恩負義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人質,怨就更深了。公孫瓚雖然幾次和袁紹交戰都吃敗仗,但還是持續出兵攻打,劉虞一方面擔心他用兵無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我。《戰國策.趙策一》:「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終,仲子所欲報者為誰?請得從事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或、或者,表示選擇。《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紅樓夢》第七四回:「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