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傳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遞、通報。宋.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誌銘〉:「諫官楊繪言,宰相不當以其子判皷院。上曰,繪不習朝廷事,皷院傳達而已,何與於事?」
|
輻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輻射(註1)泛指在空間中以光速傳遞的能量,例如電磁輻射;由放射性原子,例如鈾元素所發出的粒子。放射性在地球活躍的時間比人類久多了,就如同太陽雨水一樣,早已經是環境中的一部份。放射性能使地球內部炙熱,甚至融化;也像孩子們玩的氣球,所充的氧氣也是放射性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的輻射1.大部分我們所受的輻射都是由自然界而來,大自然的輻射背景也比人類線的早,所以如果我們身體不能忍受,我們也不會存在。主要包含自然背景(宇宙線、地球礦物等)、運轉中的核能電廠、核武試爆或是醫用和牙醫用的x光。(註1)其中以穿越大氣而來的宇宙線是我們接觸...
|
脊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脊柱中,呈長管狀,色灰白。其主要功能為傳遞腦與身體各部之間的訊息以及產生反射。與腦構成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
|
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腺。嗅細胞是一種特殊的感覺細胞。在眼睛和內耳裡,來自個別的神經細胞纖維伸到感覺細胞的周圍,只要把興奮傳遞到此纖維上即可;但嗅細胞本身也會伸出纖維,自他所伸出的纖維會通過開在鼻腔頂端的許多小孔而到達腦部,在突出腦下的嗅球神經細胞傳遞興奮。<註1> 嗅覺靈敏度人類的鼻子是作為空氣出入口的呼吸器也是感受味道的感覺器。地球上約有八百五十萬種物質,有味道的物質約有四十萬種,至於普通人類可嗅出、可分辨的味道約有二至三千種,而香水的調香師和味覺專家等...
|
傾聽技巧(listen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像自己處於個案的地位和立場,經由從個案觀點來瞭解個案所經驗的事物。傾聽的關鍵是專注於此時此刻個案傳遞出的訊息,而非把焦點放在自己要如何回應個案。 非口語訊息的傾聽助人者可以從個案的非口語訊息中得到許多訊息,例如當個案變得安靜或是無法說得完整,顯示個案可能感到焦慮或是心不在焉;當個案把手交叉,呈現封閉的姿態,顯示個案可能正在防衛或是惱怒。非口語訊息的解讀需要注意不同文化的差異,且避免套入固定標準的意義,助人者可以把非口語訊息當作線索,以瞭解個案的感覺。 無效的傾聽助人者須避免無效的傾聽,無效的傾聽舉例如下:(1) 沒有...
|
熱輻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在真空中發生作用,而大氣層與太陽之間幾乎是空無一物。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原來太陽的熱是以另一種方式傳遞過來的。(註1) 特性熱輻射就是物質以電磁波的形式來傳播,但電磁波以光速傳播,需要介質傳播,物體會持續產生熱輻射,同時也吸收外界給予的熱輻射。物體發出熱的能力,與其表面溫度、顏色與粗糙程度有關。(註2) 應用(註1)1. 冰箱後面的散熱器,都是黑色的,因為深色的熱輻射效果較好。2. 太空人的太空衣和救生員用的隔熱衣,表面都很光亮,以減少熱的吸收和輻射。3. 不鏽鋼熱水壺,表面都磨得十分光亮,也是為了減少輻射,而可以保溫...
|
送秋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眼神傳遞情意給所喜歡的人。如:「情之所鍾,不免頻送秋波。」
|
知識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大致包括以下幾點(劉文卿、馬芳資、張孟元,民88):制定企業發展策略,運用網路技術以幫助企業發展及傳遞知識。依照企業之知識管理策略,建立協助組織與組織間相關運作的合作團體。透過知識管理機制,協助組織內部知識使用及發展。 知識管理的流程(引自陳嘉陽,2012)知識的取得:取得知識的途徑有內生與外取兩種。內生事由組織內部自行產生,主要靠自行研發。外取指由組織外面取得,方式包括收購、捐贈、交換、租用、合併等。例如組織間的策略聯盟用在機關學校裡,像姊妹校即可合作進行知識取得。知識的整理儲存:知識的整理包括分類與儲存兩項工作。知...
|
教育知識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知識社會學一詞於1924年由社會學家謝勒(M. Scheler)所提出,並經其他社會學者闡述與傳遞之後,慢慢成為社會學中的一支,並漸受到重視,間接影響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產生。教育知識社會學源自於1960年代新興的教育社會學觀,新興的教育社會學不同於傳統教育社會學,前者以社會學為起點使用社會學的研究發現來詮釋與解決教育問題,後者以教育學為出發點透過教育研究的過程建立或修正社會學的理論,並開啟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教育社會學進入1970年代之後,又發展出詮釋性導向的新教育社會學,相關研究以課程與教學為重點,前者從事課程...
|
活動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被認為代表人物之一。亦有論者近來對活動課程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兩者之間作了如下區分:第一,分科課程所傳遞的主要是人類種族長期累積的種族經驗;活動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及即時的信息。第二,分科課程是以學科邏輯體系來安排和組織的;活動課程強調一種綜合性學習。第三,分科課程的教學組織形成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活動課程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可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第四,分科課程的教學側重於讓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注重教學結果;活動課程則側重於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現。無論是分科課程還是活動課程,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分科課程的缺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