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6.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等待。《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劉備早早下馬受縛!吾奉周都督將令,守候多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不知我外邊人守候之苦,不免再央楊老媽去問個明白。」
藍田出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瑾(西元174∼214),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6) 藍田:山名。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搶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暴力手段強行掠奪財物。《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打聽得是劉備之弟張飛,詐妝山賊,搶劫馬匹去了。」《老殘遊記》第七回:「小盜則隨時隨地無賴之徒及失業的頑民胡亂搶劫,既無人幫助,又無槍火兵器。」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王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的帽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嬗,御王冠。」《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設壇場於沔陽,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乃拜受璽綬,御王冠。」
所見略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見解大致相同。《里語徵實.卷下.所見略同》:「劉備見孫權,求都督荊州,周瑜密諫以為不可,劉備聞之嘆曰:『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諫孤莫行,亦見及此。』」
柔能克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弱能克服剛強。《三國演義》第六○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也作「柔能制剛」。
束手就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抵抗,讓人捆綁捉拿。《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寡人待成然不薄,安敢叛吾?寧一戰而死,不可束手就縛。」《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也作「束手就擒」、「束身就縛」。
不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情不和諧、相處不融洽。《三國演義》第五六回:「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劉備。」《紅樓夢》第六一回:「於是又有素日一干與柳家不睦的人,見了這般,十分稱願,都來奚落嘲戲他。」
掩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偃旗息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雲是三國蜀漢的一員大將,不但驍勇善戰,也擅長用計取勝。據《雲別傳》(《三國志》趙雲本傳裴松之注引)載,有一次劉備和曹操爭戰,曹操將軍隊屯駐在漢水的北山之下,黃忠和趙雲前往劫糧草。黃忠的部隊在途中被曹軍包圍,趙雲便率兵來支援,打退了曹操的軍隊。曹操心有不甘,重整軍隊繼續追擊。趙雲回到營地後,沔陽長張翼看見曹軍逐漸逼近,想要關上營寨的大門,堅守陣地。趙雲卻下令敞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戰鼓,故佈疑陣。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毫無動靜,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