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英雄身負高強武藝,卻沒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自然是相當鬱悶不得志,所以「英雄無用武之地」便是形容一個人雖有才能,卻沒有施展的機會。《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了諸葛亮於赤壁之戰前遊說孫權的經過。當時曹派大軍南下,攻下荊州,逼近東吳,情勢危急,諸葛亮請求孫權出兵,與劉備合作,共同抵禦曹軍。言談中,諸葛亮說劉備兵敗逃亡,雖是英雄,但迫於形勢,使得才能抱負無法施展,正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無用武之地」多用於慨嘆,可以自嘆,也可以嘆人或物。例如:「我的專長雖是籃球,但只要隊友不能合作,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此是自嘆。至於嘆人、嘆物,後列「用法說明」諸「例句」,皆屬之,可以參看。
藍田生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瑾(西元174∼214),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6) 藍田:山名。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淺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微薄。《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
三顧草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呂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呂布(西元151年—西元198年),字奉先。根據呂布曾稱「玄德(劉備),布弟也。」(《三國志‧呂布傳》卷七)劉備生於西元161年,那麼呂布應在此之前了。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人,為三國時代的著名武將。呂布因其驍勇善戰,但又勢利多變。在民間對他評價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元朔二年(西元前127年)西漢設置五原郡,轄境相當於今蒙古包頭西南。五原郡共有十縣,九原是最西的一縣,所在今日包頭麻地一帶。因此,《辭海》明確注明呂布出生在包頭...
弄假成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有一天狼真的來了,把他的羊都吃光了,真是得不償失呀! 三、歇後語東吳招親─弄假成真孫權跟周瑜認為劉備是個英雄,要及早除掉他,所以周瑜設下一計,要讓孫權假裝將妹妹嫁給劉備,將劉備騙至孫吳再趁機殺掉他。這樣的計謀被諸葛亮給察覺到了,所以他表面佯裝答應,但實際上派了膽大心細的趙雲作為劉備的護衛,並將帶給他...
池中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蟄居無所作為的庸人俗輩。《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生。《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三國演義》第五四回:「殺了劉備,我女兒便望門寡,明日再怎的說親?須誤了我女兒一世!」
機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機會和因緣。《三國演義》第二四回:「孤窮劉備,久欲投於門下,奈機緣未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看官,不必性急,凡事自有個機緣。」
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好曹操打算派將領去討伐占領漢中的張魯,劉璋擔心自己會被派去,想找人代替。張松就趁機獻計,認為可以把劉備請到成都來,派他去攻打張魯。劉巴知道這件事之後,便極力勸阻,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如果把他請來,一定會蒙受其害。劉璋不聽。後來劉璋派劉備去征伐張魯,劉巴又上諫,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意思是說,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劉璋仍然不聽。次年,劉備果然還兵包圍成都,劉璋猝不及防,只好投降。後來「縱虎歸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