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淺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識學力不深厚、膚淺。《荀子.非相》:「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愚臣淺薄,安敢比材於周公!」
2.鄙薄、輕視。《韓非子.亡徵》:「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3.風俗澆薄。《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時俗淺薄,巧偽滋生。」
4.微薄。《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厚的。如:「薄紙」、「薄冰」、「薄膜」。
稀疏的、淡的。如:「稀薄」、「薄霧」、「薄酒」。
微不足道的。如:「薄禮」、「薄面」、「微薄」。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迫近、接近。如:「日薄西山」。
不尊重、輕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薄荷: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對生,長橢圓形而尖,邊緣有鋸齒,葉背有細斑點。夏秋間,葉腋簇生紫色小花。其莖葉提煉出來的薄荷油及薄荷腦具有清涼的香味,一般可作為點心、糖果的調味料,並可製成驅風劑、芳香劑。如:「許多提神劑都含有薄荷成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學識智謀粗陋、程度低。如:「淺薄」、「膚淺」、「才疏學淺」。《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刑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注解〕 (1) 緩心:凡事遲緩。 (2) 柔茹:柔懦、軟弱。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識淺薄,見聞不廣泛。《抱朴子.外篇.自敘》:「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大義多所不通。」《三國演義》第一○回:「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見識淺薄的人。如:「此人有如井底之蛙,卻還高談闊論,實在好笑!」《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奧乎!」《紅樓夢》第四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管窺天」原作「用管闚天」。《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博聞善辯,勝過所有口才好、學識高的人。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便說公孫龍像長住井底的青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根本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自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只有學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一樣。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原籍、世居的地方。如:「籍貫」。《漢書.卷九.元帝紀》:「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老夫姓王名輔,字公弼,祖貫在京人氏。」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紀輕,閱歷淺薄。《通俗常言疏證.年齒.少不更事》引《病玉緣》劇:「你少不更事,以致遭人所算。」《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然而這事,卻是由你少不更事而起。」也作「少不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