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14.29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休,三國魏人,為曹操宗族中的晚輩,極得曹操賞識,曾以「吾家之千里駒」來稱讚他,並將他視如己出。曹休常跟著曹操四處征戰,負責統領曹操的隨身親兵「虎豹騎」,故有過人的膽識。有一次,劉備派吳蘭領軍在下辯駐守,曹操派遣曹休與曹洪共同帶兵出戰。曹軍行進當中,劉備又派張飛在固山駐軍屯守,好像是要阻斷曹軍的後路。當大家正在猜疑劉備的用意時,曹休說:「他們如此張揚聲威氣勢,一定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襲。我們應該趁其不備,發動攻擊,只要能把吳蘭的軍隊打敗,張飛必然就會撤軍。」曹洪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刻率領大軍攻打吳蘭的營地,吳蘭果然大敗,張飛亦如所料的撤了駐軍。這段文字中的「先張聲勢」,指的是誇...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也作「放虎歸山」。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便情急時拿出來使用。《三國演義》第五四回敘述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爭霸權。吳國周瑜獻計,劉備喪妻,要孫權招備為妹婿,蜀國謀士諸葛亮將計就計,派人前去吳國說合親事,結為盟國,孫權答應了。請劉備前去吳國完成婚事。劉備怕有詐不敢前去,諸葛亮便說:「主公您不必擔心,我有三個妙計,交給趙雲去辦就好了。」於是偷偷跟趙雲說:「你保護主公去吳國,這裡有三個錦囊,裡面有三條妙計,到時依次執行。」後來「錦囊妙計」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以比喻預先規劃以應付意外、解決危急的有效方法。
同床異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大治。 (3) 孔明: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參考資料〕 《古尊宿語錄.卷三三.舒州龍門佛眼和尚》師云:「同床共被,夢各不同。先聖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且如生死一法中入得生死,而不被生死縛者;在生死被生死縛者。同共一法中,一人縛一人脫,豈不是夢各不同……」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舞文弄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墨」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敘述孔明應魯肅的邀請來到柴桑郡見孫權,想說服孫權和劉備合作,共同對抗曹操的百萬大軍。在還沒見到孫權之前,先遭到孫權的臣子張昭嚴畯等人的質問。其中嚴畯問孔明研究什麼經文典籍?孔明直言讀書時只知摘錄漂亮詞句,而不深入研究,思想陳腐不合時宜的儒生,是無法振興國家成就事業的。況且古時候的伊尹、姜子牙等人,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也沒聽說他們一生中研究過什麼經文典籍,難道也要他們效法那些書生志得意滿於筆硯之間,評論是非長短,賣弄筆墨文辭?嚴畯聽得無言以對。這裡的「舞文弄墨」就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
狼狽不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茂陵人,字孟起,馬騰之子。東漢末隨其父起兵。獻帝建安十六年攻曹操,兵敗,還據涼州,後為楊阜所逐。時劉備攻益州,馬超請降。後累遷蜀漢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為斄鄉侯。卒諡威。 (2) 張魯:東漢末沛國豐人,生卒年不詳。字公祺,張道陵孫。獻帝初平二年據漢中,以五斗道招聚群眾,自號「師君」。漢封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往附民眾甚多。建安二十年,曹操出兵征伐,張魯出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卒諡原。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過其實 1.出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2.故事三國時,蜀國參軍馬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才氣過人,愛好談論軍計,在諸葛亮的器重。但主公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臨死前他告誡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論誇張超過了實際才能,千萬不能重用。」諸葛亮對劉備的告誡不以為然。西元228年,諸葛亮進攻魏國,馬謖被任命為先鋒,駐守要塞街...
搖搖欲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在所引典源《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中,諸葛亮自知大限將至,但壯志未酬,希望天假以年,能讓他完成先主劉備所託。古人認為,人的生命由天上的星宿決定,如果人死了,天上的星宿也會墜落。諸葛亮觀察星象,指出一顆星星,稱是自己的將星,眾人觀看時,發現這顆星星猶如病重的諸葛亮一樣,光澤黯淡,好像快要掉了下來。「搖搖欲墜」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就要掉下來或就要垮臺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