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月明星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明星稀目錄1 出處2 故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6 出處 出處三國,曹操的<短歌行>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故事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南下攻打位在江東的孫權和駐在夏口的劉備。而當時的曹操對天下具有野心,所以懷有統一的雄圖。在赤壁時,曹操正在辦酒宴,忽聞有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向他的左右問說:「此鴉緣何夜鳴?」左右說:「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曹操當時已經醉了,聽了之後就大笑說:「我持此槊破黃巾、擒...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西騎將軍。 (2) 亮:指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顯然、明顯。《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觀。」
猖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狂妄放肆。《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三國演義》第四○回:「劉備如此猖獗,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
梟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狡強悍的豪傑、魁首。《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除忠害善,專為梟雄。」《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
不知所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所云」就是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本來是自謙講得很雜亂,缺乏條理,後來多用於貶意,形容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諸葛亮出師討伐魏前,曾撰寫〈出師表〉給後主劉禪,勸誡他要親近賢人,遠離小人,並且惕勵自省。文末諸葛亮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就是我諸葛亮將要出征,心情激動,一時之間涕淚直流,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而在...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ī yì釋義︰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01.《三國演義.第七二回》:「操揚鞭大罵曰:『劉備!忘恩失義、反叛朝廷之賊!』」 02.明.無名氏《南牢記.第一折》:「徐官人,我今日與你相交,休忘恩失義,也不敢負德辜恩也。」 參考詞語︰負義忘恩注音︰ㄈㄨˋ |ˋ ㄨㄤˋ ㄣ漢語拼音︰fù yì wàng ēn釋義︰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02.《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地想出兵征討。然而,當天下紛擾如雲,您在詭譎多變的局勢當中,都還能把持英明的心智,先後擊敗曹操、劉備、關羽等當代豪傑,今日卻因一點小事就發起這樣大的脾氣,犯了可能深陷危機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強敵都在伺機而動。這種輕率的舉動,實在令人疑惑。況且您向來有四海之志,何必為區區的公孫淵妨礙大業,只要按部就班,所戰皆捷,難道小小的公孫淵會不自動歸順嗎?當下實在無須為那蠻荒的遼東之地,而捨棄固守現有的大好江山啊!」孫權聽了後便取消出兵的打算。但公孫淵終究叛魏,魏將司馬懿帶兵平亂,淵糧盡投降,與其子公孫修俱被殺害。當時陸遜勸諫孫權時就以「雷霆之怒」來比喻極度的憤怒,後來「大發雷霆」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
燃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詞典中都引了三國時代,吳國謀士張昭取笑諸葛亮的一段話。說孔明平日自比古代名相管仲、大將樂毅,可是當劉備落難,有「燃眉之急」的時候,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段文字雖不見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卻可以拿來當做「燃眉之急」的用法參考,所以附載於此。
做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算計、暗算。《三國演義》第五四回:「殺了劉備,我女便是望門寡,明日再怎的說親?須誤了我女兒一世!你們好做作!」《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只是該與我熟商量,不該做作我,而今事已如此,不必說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