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蓮花步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功德圓滿。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門不可入,我道公門好修行,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
心愜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煇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
責備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求全責備」。見「求全責備」條。01.《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再靠著祖宗功德,被他中個舉人進士,已算難得,還好責備求全嗎?」02.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唯據律細勘,僅有某某數字,於四聲未合,即姑置而過存之,亦孰為責備求全者。」
一枕槐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森然深邃。生下車省風俗,療病苦,政事委以周、田13>,郡中大理。自守郡二十載,風化廣被,百姓歌謠,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賜食邑,錫爵位14>,居臺輔15>。周、田皆以政治著聞,遞遷大位。生有五男二女。男以門蔭16>授官,女亦娉於王族,榮耀顯赫,一時之盛,代莫比之。……是月,司憲周弁疽發背,卒。生妻公主遘疾,旬日17>又薨18>。生因請罷郡,護喪赴國。王許之。便以司農田子華行南柯太守事。……生自恃守郡多年,曾無敗政,流言怨悖,鬱鬱不樂。王亦知之,因命生曰:「姻親二十餘年,不幸小女夭枉,不得與君子偕老,良用痛傷。」夫人因留孫自鞠育19>之。又謂生曰:「卿離家多時,可暫歸本里,一見親族。諸孫...
物極則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源,提供參考。 ◎1《文子.九守》老子曰:「天道極即反,盈即損1>,日月是也。聖人日損而沖氣,不敢自滿,日進以牝2>,功德不衰,天道然也。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好貴而惡賤,眾人為之,故不能成,執之,故不能得。是以聖人法天,弗為而成,弗執而得。與人同情而異道,故能長久。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塗抹在地上,後指遍布在地上。《史記.卷七○.張儀列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晉書.卷七六.列傳.虞潭》:「是時軍荒之後,百姓饑饉,死亡塗地。」
2.殘遭殺害,比喻處境艱困。《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楊戲》:「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
3.徹底敗壞而不可收拾。唐.溫庭筠〈馬嵬佛寺〉詩:「才信傾城是真語,直教塗地始甘心。」宋.蘇轍〈新論上〉:「故三季之極,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則天下塗地而莫之救。」
心滿意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煇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
耆儒碩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德高望重的儒者。《元史.卷一七三.崔彧傳》:「四曰翰苑亦頌阿合馬功德,宜博訪南北耆儒碩望,以重此選。」也作「耆儒碩德」、「耆儒碩老」。
迴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的修行法門。修行者完成任何善行時,思惟以此善行的功德,使其達成某一崇高的理想。南朝齊.蕭子良〈淨住子淨行法〉:「十方諸眾生,所行微善業,仁孝及謙敬,慈愛柔和等,忠正修禮智,矜逮賑孤窮,如是世俗善,悉迴向佛道。」
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碑文和墓誌,多為紀念功德而作。《南史.卷七二.文學傳.劉勰傳》:「勰為文長於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誌,必請勰製文。」《新唐書.卷一二五.張說傳》:「長於碑誌,世所不逮。」也作「碑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