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疑星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關疑星腔鱈的生活習性與生態仍有待研究與調查。
隱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機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listoides sp.
體長卵型,側扁;體黃色,腹部具大型棕色斑;體長可達45公分。
大西洋。
棲息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生性兇猛。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板機魨科或鱗魨科(Family Balistidae),Trigger Fishes
鱗魨上科(Superfamily Balistoidea)
六鰓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xatrygon brevirostra (Shen, 1986)
體盤近似菱形,體盤長稍長於體盤寬,體盤中央較厚而向邊緣漸薄;呈三角形,柔軟而往前突出。本種外部形態許多特徵與臺灣六鰓魟(Hexatrygon taiwanensis)相似,唯因本種體盤寬度較寬、部較短、尾部較短,仍可與該種明顯區分。
台灣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底棲性,棲息水深300~500公尺。
可由底拖網漁獲,無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六鰓魟科(Family Hexatrygonidae),Six-gill Rays
蛇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體高之28-40倍,頭長之9-11倍;頭長為長5-5.7倍;尾長為頭與軀幹1.4-1.6唄。短而鈍。眼小。口裂末端達眼後緣之下方。上頜長於下頜;齒細小而尖,上下頜齒各為一列;鋤骨齒前部為不規則2列,後部合為1列,略呈"V"形。背鰭起點在胸鰭中部之後,起點與鰓列間距離小於一個頭長之長度;胸鰭發達,呈扇形;無尾鰭。體呈一致之黃褐色,身體無顯著斑紋。
苔斑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nchelycore lichenosa (Jordan and Snyder, 1901)
口裂大,上下頜呈勾狀向口內側彎曲,不能完全密合。上下頜齒2或3排;頜齒數量多且明顯外露。體色為深褐色;體側有3排黃褐色苔狀斑點。體長可達90公分,一般常見的體長為50~75公分。
日本附近海域及加拉巴哥群島。在台灣見於東北角鹽寮灣一帶珊瑚礁分布的海域。
生活於珊瑚岩礁區域;喜歡隱藏在珊瑚頭下方或間隙中,伺機捕食魚類或頭足類。
多為底延繩釣漁具所捕獲,可烹調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前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中長,側扁且高,背緣在頭後部明顯隆起。頭大,甚側扁。眼較小,上側位;眼眶略突出於頭背;口大,端位,斜裂,下頷略比下頷突出。鼻棘1個,但常消失;淚骨外側具輻射狀稜。第一與第二眶下骨具眶下稜,具3棘,第二眶下骨延伸至前鰓蓋骨上緣;無第三與第五眶下骨。淚骨具5輻射狀感覺孔管。前鰓蓋骨4棘;鰓蓋骨具2叉向稜,後端各具1弱刺。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發達。側篩骨光滑,具1短小眼前棘。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眼上棘明顯,眼後棘寬大。無鼓棘。眼間無額稜及額棘。頂骨光滑,具頂稜與雞冠狀頸棘。眼前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2棘,微小;翼耳棘1個,較大;後顳顬棘上下各1個,上棘較小;肩胛棘1...
台灣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formosanus (Okamura, 1963)
頭部腹面的後方區域被鱗,其餘部分裸出。部極端延長,呈尖銳狀,的邊緣軟不被硬骨所支持。鼻窩裸露無鱗,齒為錐狀,多列排列成寬齒帶。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體被弱棘鱗,棘刺多且密,形狀大小一致呈散射狀排列。發光器甚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達喉峽部,為長型桿狀,兩端膨大,各有1個發光腺。體為淺灰色,體側夾雜許多不明顯的淡青色斑紋,腹部白色,部腹面白色並散有零星心黑點,一般常見體長約20公分左右。
日本南方海域,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底棲性魚類,生活於200~450公尺深的水域,棲息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肉食性,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400公尺以下採獲的個體,體較大可達36公分長;軀幹部分,肉多味美,可以食用,其捕獲數量極多,中國已開發成罐頭食品,本省漁民捕獲後,偶取較大個體為食,其餘仍是棄置為下雜魚,並未列入漁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前口蝠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極寬且角尖,體盤寬為體盤長之2.2-2.4倍。頭前具有一對像喇叭狀的鰭狀肢。眼睛位於側邊,微向腹面傾斜;眼球大,較出水孔寬約2倍;眼間隔很寬,比出水孔後緣之頭鰭前端距離為大,出水口小,橫橢圓型,寬比長約大2倍;鼻間距離等於口寬。尾短如鞭子。皮膚粗糙。嘴裂於頭部的兩鰭狀肢中間,嘴型平坦寬廣,下顎具有小型牙齒,牙齒細小,縱列約100顆以上,前列牙排列不齊,後面則較整齊緊密。鰓裂很寬,前後距離約相等,第三鰓裂寬比第五鰓裂距離大1.9倍。表皮上面呈橄欖色或黑色,下面呈白色。生活於大洋水表面處,鮮少活動於近海處。(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隨著成長,在眼前方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瘤狀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背鰭硬棘V,軟條數28-31;臀鰭硬棘II,軟條數26-2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