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棘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parallelus (Günther, 1877)
體呈頭大尾小之延長狀,軀幹部分為圓錐形,愈向後愈尖細;頭部腹面完全被鱗,眼大呈長橢圓形,口小,下位可突出,長而尖,端有一硬棘。齒為錐狀,數列排成齒帶。體被大而薄的櫛鱗,鱗片上之棘刺甚強,排列成平行狀,約4~6列,中央一列的棘刺擴大成三角形狀。腹部之發光器短小,位於肛門前方之黑色區域。體為淡棕色。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南方,中國東海、東沙群島、菲律賓、澳洲、紐西蘭。
棲息於水深650~990公尺深的水域,深海底棲性,在泥砂底質之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
無經濟價值,漁民以拖網捕獲後多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etodon flavirostris (Günther, 1873)
體長圓型;尖;體褐色;頸背部具1大黑斑;背、臀鰭為黃色具棕色邊;體長可達18公分。
中、西太洋澳洲之熱帶珊瑚礁地區。
棲息珊瑚礁或藻類茂盛之岩礁地區,嗜食甲殼類等的肉食者。
飼養易,具觀賞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蝴蝶魚科(Family Chaetodontidae),Butterfly Fish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大頭糯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尾部側扁且漸細,頭部及身體上半部呈灰褐色,腹側為白色且具有數列微小但肉眼可見的感覺孔,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8.1-24.6及18.8-29.7倍;肛門約位於全長1/3處略為前方,肛門前長佔全長的28-30 %;尾長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2.3-2.6倍;尾端柔軟,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延長;背鰭起點約位於胸鰭末端上方;奇鰭為白色,靠近末端為暗色,鰭條分節;具有胸鰭,位於體高中點之上方;鰓孔為黑色圓弧形,位於身體側邊中點,其上緣約與胸鰭基部下緣等高;全長為頭長之8.0-9.7倍,端圓鈍,口裂末端未到達眼睛水平中點,上顎明顯長於下顎,長大於眼直徑,長為眼直徑之1.3-...
背棘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如鰻形,偏扁。尾部呈帶狀,尾端細尖。端圓,顯著突出。口小,下位;齒細小。體被小圓鱗。背鰭僅具分離之硬棘,共XII-XIII;臀鰭基底長,前部為分離棘,共XVII-XXII,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腹鰭小,具鰭條III-IV+6。體一致為白色而略帶暗色素斑。
細絲巨棘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體型較其他科別大(角鮟鱇科及鞭冠鮟鱇科除外),略為側扁;頭部佔身體比例小,約35%SL以下;觸手位於鼻端稍後部位;不具餌球。觸手長143-158 %SL;不具任何分支。最長尾鰭鰭條為36-45 %SL;背鰭鰭條3-4;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8;下頜不具齒,變態後雌魚齒骨退化;較小的魚體通常會有上頜牙齒;口腔上部具有乳突狀或魚卵狀腺體,稱之為口腔腺(oral gland);皮膚接近裸露或有微細棘覆蓋。
極樂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剃刀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身體最高處位於背鰭硬棘部起點與腹鰭起點間;腹鰭至背鰭軟條部及臀鰭間之身體強烈縮窄。頭部延長;部亦延長呈扁管狀,背面無細鋸齒緣;身體及鰭皆具小薄瓣。口小,無齒,具單一觸鬚。背鰭兩個,彼此分離,第一背鰭具V弱硬棘,第二背鰭具17-21不分枝的軟條;臀鰭圓形,與背鰭軟條部相對,亦具有17-20不分枝的軟條;尾鰭圓形、截形或矛尖形;腹鰭大型,與背鰭硬棘部相對 ,雌魚可左右結合而膨大成一育兒囊。無側線。皮膚具數列星狀骨片。尾柄稍長。 體色多變,由黑色至紅色或黃色皆有;體側另散佈許多小點或斑帶。
管嘴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凹陷。突出而呈一管狀嘴,口開於管之先端。上下頜短鉗狀。體被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VIII-IX棘下方而下降至尾鰭基部。背鰭單一,硬棘IX,軟條30,軟條部長於硬棘部;臀鰭硬棘III,軟條19。體珍珠白色,後部較黃;體側具5條垂直色帶,前4條為鑲黑邊之橙黃色帶,最後1條為鑲白邊之黑色;頭背處自頸背至端另具一鑲黑邊之橙黃紋。背鰭與臀鰭後部橙黃色,中央為灰色,末緣具藍灰色線紋;背鰭軟條部具眼斑;胸鰭為灰黑色,前緣與後緣黃色;尾鰭基部橙紅色,後部淡色。
斑石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1-3.6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眼小,短於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6-9+16-18。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9-69;縱列鱗數86-10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側淡色,滿佈小於瞳孔之六角形暗斑,斑間隔極狹而形成白線條。體背沿背鰭基底至基底有5個黑斑,前四個延伸至背鰭...
異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