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0.61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直接上呈皇帝的章
金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如金石所的樂音。宋.蘇軾〈棲賢三峽橋〉詩:「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緘的章。也稱為「封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音樂演的方法。當演進行時,一人左、右手各持一槌,交互敲打鐘琴或木琴,以同音、連續、快速的方式來伴,稱為「滾法」。
鳴曲式(sonata for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私底下、背地裡,或不適當的時候大發議論。含有幽默訕笑的口氣。如:「你有看家本領就施展出來,可不准底下樂。」
印度圓形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印度一種被認為相當神聖的舞蹈圓形節棍,舞蹈教師常用以打拍子,習舞者在圓棍的節下,從第一個音符舞至最後一樂章。印度傳說中,婆羅摩神(Brahma)曾為濕婆的舞蹈(Shiva Nataraja)打過節拍;當年原始圓棍是三又二分之一臂長,棍身分為五節,每一節分別代表:印陀羅(Indra,天堂之王),儒德羅(Rudra,風神),畏濕奴(Vishnu,護生神),婆羅摩(Brahma,創生神),蘇利亞(Surya,太陽神)五位神的榮耀。
《竺情舞宴》節目單,民國86年1月26日。
單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琴演上,左右槌交互分各音的演法,稱為「單音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名為宋代科舉特別優待之措施之一,亦稱恩科或恩例;旨在激勵屢試不舉之士子。據[宋史‧選舉志],凡士屢貢於鄉而屢絀於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後舉數,參其年而加以分等,遇皇帝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經許附試,故曰特名。按此制始於宋太祖開寶三年(970),詔禮部閱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零六人,賜本科出身。宋王栐騐[燕翼詒謀錄]分析其原委謂:「唐末,進士不第,如王仙芝輩唱亂,而敬翔、李振之徒,皆進士不得志者。因四海九州之廣,而歲上第者僅一、二十人,苟非才學超出倫輩,必自絕意於功名之塗,無復顧藉。故宋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於盜賊奸宄。」太祖開寶三年之例,特名所由始。自是...
灰瀾三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劉鳳學創作的第111號舞蹈作品、史擷詠作曲、王志強燈光設計、林璟如服裝設計、張一成舞台設計、由新古典舞團於1997年11月在臺北巿國家戲劇院首演。《灰瀾三重》的創作靈感來自於197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班牙詩人畢先德.阿雷山得列(Vicente Aleixandre)的詩作〈最小的〉。詩中以孩童純真的角度,冷靜觀察大人世界的複雜變貌。《灰瀾三重》打破故事的連續性,全舞共分三段,每段均為獨立的段落。但整體上有其一貫的精神──人性的撻伐和對社會的關懷。舞蹈結構如下:第一段〈鮮花〉:場景設在廢墟中,由引舞者、小孩的眼中透視充滿暴力冷酷的成人世界,在鮮花的簇擁中,反問成人汲汲營營求的是...
新古典舞團《灰瀾三重》演出節目單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