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忡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不安的樣子。《紅樓夢》第七九回:「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
異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心驚膽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美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快樂而無憂慮。《荀子.致士》:「得眾動天,美意延年。」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騰飛的衝動……我的淚,洗著被你隔絕被整個世界拋棄的傷感」。詩人以精鍊的文字,寫下了二十世紀人的最大憂慮:「憂鬱症」。閱讀精神醫學,引醫學病理入詩,闡述了眾多病症。這是朵思的詩作力量。善於捕捉意象的朵思  朵思的作品表現手法獨特,情感飽滿、意象深刻,非常有個人風格。在著名的「幻聽者之歌」裡:「我聽到刺鳥復活撲翅的聲音/聽到門把旋轉古董傾斜花香推開枝梗/泥土遠離根葉鳥翼停泊懸崖游魚歇於行雲/以及船隻被波浪抓住拖曳回航的聲音/我聽到鞋子被門階彈打/沒有拿起的話筒發出歡呼,以及/興奮的欄杆和盆栽和鋁門混音合唱/醫生說我預備出走...
統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統率、領導。《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杜微》:「猥以空虛,統領貴州,德薄任重,慘慘憂慮。」《西遊記》第九回:「叫外公奏上唐王,統領人馬,擒殺此賊。」
肢體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肢體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肢體障礙的兒童,由於肢體活動會有一些限制,故也發展出一些獨特的身心障礙特質,說明如下:目錄1 一、孤立狀態2 二、自我貶值3 三、對前途的憂慮4 四、敏感5 五、社會適應6 六、智力7 七、溝通能力8 關鍵字9 參考資料 一、孤立狀態1.行動空間的孤立:因為行動不自由,加上無障礙的交通環境做的不夠完善,到許多地方都不方便,造成行動空間的孤立。2.心理空間的孤立:即自我封閉。通常會有自卑感,不願主動與他人交往,覺得別人會歧視他。3.別人對他的孤立:當同儕一起遊玩時,動作較慢或不便者,可能遭到排斥。 二...
食不甘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無法辨別美味。形容憂慮煩躁或忙碌勞累的樣子。《淮南子.泰族》:「晉獻公欲伐虞,宮之奇存焉,為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三國演義》第九七回:「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也作「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終味」。
無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所憂慮。《淮南子.原道》:「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僕妾感慨而致死者,非能義勇,顧無慮耳。」
患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患得患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