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0.2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侯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諸侯國領袖。《書經.周官》:「內有百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唐.孔穎達.正義:「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國之長。」《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又命晉文,登為侯伯。」
貽範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給後世作榜樣。唐.孫《靈應傳》:「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晦,貽範古今。」
亂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善於治國的能臣。《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魏書.卷五三.李孝伯等傳.史臣曰》:「位當端,身任梁棟,德洽家門,功著王室。蓋有魏之亂臣也。」
分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別司理其事。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紀咸成,然後沿才受職,務分司。」
原始見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事物的起源、發展,進而推測結局。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卷七.魏書.臧洪傳》:「僕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也作「原始反終」、「原始要終」。
眾射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矢之的」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史.卷二三一.顧憲成等傳》贊曰:「成、弘以上,學術醇而士習正,其時講學未盛也。正、嘉之際,王守仁聚徒於軍旅之中,徐階講學於端之日,流風所被,傾動朝野。於是搢紳之士,遺佚之老,聯講會,立書院,相望於遠近。而名高速謗,氣盛招尤1>,物議橫生,黨禍繼作,乃至眾射之的2>,咸指東林3>。甘陵之部,洛、蜀之爭,不烈於是矣。憲成諸人,清節姱修,為士林標準。雖未嘗激揚標榜,列『君宗』、『顧』、『俊』之目,而負物望者引以為重,獵時譽者資以梯榮,附麗游揚,薰蕕猥雜,豈講學初心實然哉。語曰『為善無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處矣。」 〔注解〕 (1) 尤:怨恨、責怪...
德尊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 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 錄:登錄、任用。 (6) 百: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足。《呂氏春秋.季秋紀.知士》:「吾家苟可以傔劑貌辨者,吾無辭為也。」
風馳電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枕。《新唐書.卷一五○.李傳》:「而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于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