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竹板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曲藝。說唱者一手打呱嗒板,一手打節子板,配合節拍自說自唱。
二人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曲藝。流行於內蒙中部和西部。用笛子、四胡、揚琴、四塊瓦伴奏,由二人歌舞對唱表演。
單弦說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北平的民間曲藝。參見「單弦」條。
垛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音樂常用的一種擴充變化手法。即在民歌、曲藝、戲曲唱段的基本句式中,插入若干個並列短語或詞組。具有字多腔少、節奏緊湊的特點。如河南梆子中的《大登殿劇》「原來是:平郎丈夫,頭戴王帽,身穿蟒袍,腰橫玉帶,足登朝靴,端端正正,正正端端,駕坐在金鸞」。
竹板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閩西、廣東一帶客家地區的民間曲藝。演唱時手持竹板,邊敲邊唱,稱為「竹板歌」。舊時乞丐多以此賣藝乞食,故也稱為「乞食歌」。
墜子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於河南的一種曲藝。多由女子演唱,演唱時一手拍板為節,一手形容所唱曲中情節。其旁一人彈二弦琴,並以足牽踏小鼓相伴奏。後傳至山東,漸及於各地。簡稱為「墜子」。
四明南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由一人自彈三弦說唱,一人敲揚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簫等。有文書、武書之別。前者重說白,後者重唱工,唱詞以七字句為基礎,文詞較艱深。流行於浙江寧波和上海等地。也稱為「四明文書」。
竹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為漁鼓傳入四川後發展而成。多為一人用漁鼓、簡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組坐唱,唱詞由韻文散文交錯組成,內容以勸忠勸孝為主。唱腔有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類。
魚鼓道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唱為主的道流曲藝,用魚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後來也以一般民間故事為題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