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形似二胡,琴筒由木或椰子殼製成,上蒙薄桐木板而得名,琴桿多用質地堅硬的木料製成,弓桿較粗,音色高亢明亮。為多種梆子腔戲曲及其他北方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今有分為高音板胡及中音板胡,可作為獨奏或樂隊合奏使用。也稱為「梆胡」、「秦胡」。
劇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藝術的種類。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可分為話劇、戲曲、歌劇、舞劇等。依表現手段,可分為木偶戲、皮影戲等。戲曲根據起源地點、流行地區、藝術特色和民族特點,又可分為越劇、川劇、秦腔、粵劇等,這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定義。
民俗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民間產生,屬於民族基層文化的音樂。通常多屬口耳相傳而流傳下來的音樂,並非專業性的音樂或特定的個人所創作的。也作「民俗曲藝」。
錦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福建南部民謠發展而來的曲藝,一般為四人演唱,初以月琴、三弦、洞簫等伴奏,後以琵琶代替月琴,加上揚琴、板拍等樂器。流行於臺灣、大陸地區福建西南、東南亞華僑集中區。也稱為「什錦歌」。
南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曲藝。用廣州方言演唱,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以木魚書、龍舟歌為基礎,吸收揚州彈詞等曲種的音樂發展而成。有百年歷史,以清唱為主。唱詞多七字句,格律嚴謹,唱腔悠揚婉轉,旋律優美。傳統曲目以客途秋恨最著名。
竹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由兩塊竹板組成,上端用繩繫住,下端可隨拍甩動。常和碎子並用,為快板書、山東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錢板等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稱為「竹板兒」、「快板」。
宣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講佛經上的事蹟。流行於元、明、清時。至清代則發展為講唱各種民間傳說故事的一種曲藝形式。《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隨即到了蓮華菴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裡,往楊鄉宦宅裡宣卷去了。」《海上花列傳》第二五回:「劃一!倪念三也宣卷呀,耐也來吃酒哉啘!」
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福建省莆田、仙遊二縣的曲藝。表演形式為一人站唱,並自擊簡板、梆鼓。唱腔屬基本曲調反覆體。也稱為「板鼓咚」、「咚鼓」、「咚鼓噹」。
說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說、唱方式表達的敘事性曲藝。如鼓詞、彈詞、相聲等。
娼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明時對男性戲曲藝人的稱呼。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一.佞倖》:「惟伶人最賤,謂之娼夫,亘古無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